半坡遗址的意思、半坡遗址的详细解释
半坡遗址的解释
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在 西安 东郊 半坡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3-1957年进行了五次发掘。遗址略呈椭圆形,北端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为居住区,其东北边有制造陶器的窑场。窑场、墓地和居住区之间有一大壕沟。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可能为记事记数的文字。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
词语分解
- 半的解释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点。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 遗址的解释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古城遗址详细解释亦作“ 遗阯 ”。指年久被毁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今臺无遗址,沟池已平。” 唐 刘禹锡 《山阳城赋》序:“
网络扩展解释
半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典型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半坡村,距今约6000-6700年。以下是关于该遗址的详细解释:
1.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与规模: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含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外围环绕大型壕沟用于防御。
- 发现与发掘:1953年发现,1954-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5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近万件。
2.文化特征
- 社会形态: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聚落布局以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环绕,呈现向心式结构。墓葬区中幼儿瓮棺葬和女性厚葬现象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点。
- 生产与生活:出土石斧、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以及陶罐、尖底瓶等生活用具,表明农业与渔猎并重的经济模式。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纹饰包括人面鱼纹、几何图案等,具有鲜明艺术特色。
3.历史意义
- 考古价值:首次揭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聚落形态,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结构、建筑技术、丧葬制度等提供了关键资料。
- 文化影响:作为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1958年建立),开创了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先河,成为仰韶文化研究的标志性参照。
4.争议与补充
- 近年研究提出,半坡遗址内外双重环壕和聚落等级差异可能反映早期社会分层,修正了传统“平等母系社会”的认知。
如需进一步了解,来源:(汉典)、(搜狗百科)、(河南省文物局)等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Sorry, I can only respond in English.
别人正在浏览...
嬖姬欂栌菜品残落晨炊澄廓宸威触射寸裂大千世界抵欺惇爱工作午餐鼓桡昊昊河北杨简洁结附金筈救饥拯溺机缘脍炙人口酷愤拉法格朗目疏眉兰泽里谚镂骨蒙颂命分暮更牛尾狸女罃抛费千里信七八轻言软语钦派弃日遒紧诠度全民所有制曲线上源上智熌烁身长升恒石骨世谚手梢霜蹄水南夙怀邃义讬言笑蔼蔼歊歊协心戮力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