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潔自身。《漢書·平帝紀》:“夫赦令者,将與天下更始,誠欲令百姓改行絜己,全其性命也。”《後漢書·張奂傳》:“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 奂 正身絜己,感化大行。”
“絜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jǐ,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指修潔自身、自我約束,強調通過内在修養保持言行謹慎、不妄自尊大。核心在于謙遜與自律,體現為對道德品質的追求。
“絜”字另有讀音xié,表“衡量”或“束縛”,但“絜己”中取jié 音,側重道德意涵。而“己”指代自身,強調反求諸己的自覺性。
“絜己”融合了修身、廉潔與自律,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準則。
絜己(jī jǐ)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約束自己的言行,嚴于律己”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絜(絞,糸,9畫) 己(已,5畫)。
來源:絜己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樂記》中,原文是“絕于君子,終究其臧,絕以女,終究其繼。曰:絕己則修短,修短則終;修終則就思,則可謂至矣。”意為如果抛棄不合乎君子的行為和品質,不繼承淵源,實踐修煉自己,達到至高境界。
繁體:絜己(絜:經+協,10畫,己:己,5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絜己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他始終能絜己奉公,不受外界幹擾。
組詞:絜己奉公、絜己修身、絜己奉仕。
近義詞:自律、嚴于律己、克己。
反義詞:放縱、縱容、任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