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的意思、放浪的詳細解釋
放浪的解釋
(1).放縱不受拘束。 晉 郭璞 《客傲》:“不恢心而形遺,不外累而智喪,無巖穴而冥寂,無江湖而放浪。” 唐 吳筠 《高士詠·柏成子高》:“ 大禹 受禪讓, 子高 辭諸侯。退躬適外野,放浪夫何求。”《明史·文苑傳二·唐寅》:“ 寅 恥不就,歸家益放浪。” 丁玲 《韋護》第二章三:“他早先對于她的印象,隻以為是有點美好和聰明而放浪的新型女性。”
(2).指行為不檢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韓樾子》:“適 小紅 送茶至, 韓 戲撚其腕, 紅 微笑睨之曰:‘小娘甫出門,郎君便爾放浪耶!’” 茅盾 《子夜》八:“﹝ 馮雲卿 ﹞仿佛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好’和姨太太的放浪多少有幾分關系:幾曾見戴了綠頭巾的人會走好運的?”
(3).浪遊;浪迹。 宋 陸遊 《齋中雜興》詩:“孤舟小於葉,放浪煙水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趙牧》:“有俊才,負奇節,遂捨場屋,放浪人間。”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續集·陶莊》:“每午餐後,必芒鞋竹笠,放浪於山巔水涯。” 郭沫若 《蒲劍集·關于屈原》:“其實‘放流’隻是放浪, 屈原 被疏之後居于閑位,曾向四處遊曆過而已。”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浪的解釋 浪 à * :波浪。海浪。巨浪。風浪。浪濤。浪潮(亦喻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風平浪靜。 像波浪起伏的:麥浪。聲浪。 沒有約束,放縱:放浪。流浪。浪費。浪迹。浪人。孟浪。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放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放縱不受拘束,強調行為或性格上的自由不羁。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郭璞《客傲》:“無江湖而放浪”,後多用于描述超脫世俗約束的狀态,如唐代吳筠詩中“放浪夫何求”。
二、引申含義
- 行為不檢點
清代《夜譚隨錄》和茅盾《子夜》中均用此詞形容逾越社會規範的行為,如“放浪耶”“姨太太的放浪”。
- 浪迹漂泊
宋代陸遊詩句“放浪煙水間”體現此義,指無固定居所的漫遊生活。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 唐寅(唐伯虎)被《明史》記載“歸家益放浪”,反映其不拘禮法的文人形象。
- 丁玲《韋護》用“放浪的新型女性”描述突破傳統束縛的女性角色。
四、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放蕩、放縱、不羁
- 反義詞:拘謹、保守、循規蹈矩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評價性語境,可描述生活方式(如隱士超然物外)、行為态度(如蔑視禮教),也含貶義指輕浮舉止(如情感不專)。
提示:該詞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古典文獻中多含灑脫之意,現代用法更傾向中性或略帶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浪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隨意漫遊或流浪。下面是有關放浪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放浪是由放和浪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放的部首是放字旁,浪的部首是水字旁。放浪共有11個筆畫。
來源:放浪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節中。這個詞形容動物四處遊玩而不受約束,後來也用來形容人行為自由隨意。
繁體:放浪的繁體字為放。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放浪沒有變化。
例句:他放浪在世界各地,積累了豐富的經曆。
組詞:放蕩、放縱、浪漫、浪費等。
近義詞:漫遊、流浪、閑逛。
反義詞:安定、守規矩、宅在家裡。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