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宋人的意思、宋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宋人的解釋

指 周 代 宋國 人。 宋 人為 殷商 後代,受到 周人 的歧視,被譏為“蠢殷”、“頑民”。因此,在先 秦 舊籍中, 宋 人常被作為“蠢人”的代稱。《莊子·逍遙遊》:“ 宋 人資章甫而適諸 越 , 越 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孟子·公孫丑上》:“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韓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 宋國 笑。”參閱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宋人"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維度理解:


一、基礎釋義

  1. 曆史指代

    指中國曆史上宋朝(960年—1279年)的民衆或國民。例如:

    《宋史·食貨志》載宋人精耕細作,農商并重。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2. 地域與族群

    廣義可指中原地區居民,狹義特指今河南商丘一帶的古代宋國遺民。周代宋國為殷商後裔封地,故“宋人”亦承載商文化脈絡。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二、詞義演變與文學典故

  1. 寓言象征

    因《韓非子·五蠹》中“守株待兔”的宋人形象,衍生為固守陳規、不思變通者的代稱。

    典故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來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韓非子》(中華書局,2010年)

  2. 詩詞意象

    在古典文學中常借指隱逸之士或懷古對象。如陸遊《書憤》中“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實未聞。豈謂盡煩回纥馬,翻然遠救朔方軍”暗含對宋人風骨的追思。

    來源:《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三、文化符號與哲學意涵

  1. 雅文化代表

    宋代以文治著稱,“宋人”被賦予崇尚風雅、精通書畫的群體特征。如“宋人小品”特指宋代工筆花鳥畫,體現極緻美學追求。

    來源:《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理學載體

    作為程朱理學的實踐主體,“宋人”象征倫理自覺與内省精神。朱熹《近思錄》載二程言:“宋人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強調道德積累。

    來源:《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
  2. 《辭源》(第三版)
  3.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韓非子》
  4. 《全宋詩》
  5. 《中國美術史·宋代卷》
  6. 《朱子全書》

網絡擴展解釋

“宋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1. 周代宋國人
    指周朝時期宋國的百姓。宋國是商朝遺民建立的諸侯國,因身份特殊常受周人歧視,在先秦文獻中被塑造為“蠢人”的代稱。例如:

    • 《莊子·逍遙遊》中,宋人販賣禮帽到越國,但越人斷發文身無需戴冠,諷刺其缺乏判斷力。
    • 《孟子》記載“揠苗助長”寓言,批評宋人急于求成。
    • 《韓非子》的“守株待兔”故事,也以宋人比喻固守舊習者。
  2. 引申的貶義色彩
    因商周文化對立,宋人在周人文獻中常被貼上“蠢殷”“頑民”标籤,反映先秦時期對前朝遺民的文化偏見。

  3. 朝代指代:宋朝人
    後世文獻中“宋人”也指宋朝(960-1279年)的民衆。例如明代董其昌提到“宋人注疏”,此處即指宋代學者。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先秦典籍多含貶義,代指迂腐者;宋以後文獻則多為中性,指宋朝人或其文化成果。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曼弁兵編柳避回布流昌雄敕許從前叢猥叨飻電察鼎成惡哏哏方地風聲鶴唳服務貿易弓服匮椟顧歎谷雨航迹和恕畫船胡越一家解領皆悉寄籍警道金錢闆近署絶豔磕叉濫行樂從良弓無改榴實落葬路遠迢迢門皂密量陪陵七跌八撞侵近權寵少子生辰八字深志說不上嘴松香水送子娘娘隨興逃號逃脫跳疆文案孔目文鸾溫水仙丹相吵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