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雅的意思、博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雅的解釋

[learned;show deep mastery] 淵博雅正

詳細解釋

(1).謂學識淵博,品行端正。《後漢書·杜林傳》:“博雅多通,稱為任職相。”《明史·李默傳》:“ 默 博雅有才辨,以氣自豪。”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為如何?”

(2).指文章内容豐富、文辭優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 崔駰 《七依》,入博雅之巧。” 明 劉剛 《日損齋筆記·後序》:“自 漢 以下,各純萃羣見而發一義,故博雅可觀者衆。”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其所以緻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見風姿,取現成以免思索。”

(3).亦作“ 博邪 ”。長在屋瓦或牆頭上的青苔。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博雅,在屋曰昔耶,在牆曰垣衣,《廣志》謂之蘭香,生於久屋之瓦。”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部十·屋遊》﹝釋名﹞:“瓦衣、瓦苔、瓦鮮、博邪。”

(4).書名。即《廣雅》的别稱。因避 隋炀帝 ( 楊廣 )諱而改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博雅”是一個内涵豐富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主要形容人的學識、修養和品行。

  1. 本義:學識淵博,品行雅正

    • 博: 指廣博、淵博、知識面寬廣。強調涉獵廣泛,見多識廣。
    • 雅: 指雅正、高尚、合乎規範。強調品行端正,情趣高尚,言行得體。
    • 因此,“博雅”最基礎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學問廣博精深,同時言行舉止高尚得體,合乎禮儀規範。它體現了内在學識與外在修養的統一。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博雅”指“謂學識淵博,品行端正”。
  2. 引申義:

    • 學識淵博,通曉古今: 這是“博”的延伸,強調擁有深厚、全面的知識儲備,尤其在人文、曆史、藝術等領域造詣深厚。例如,形容一位學者“博雅多通”。
    • 情趣高尚,格調高雅: 這是“雅”的延伸,指人的品味、審美情趣高尚脫俗,不流于低俗。可以用來形容藝術風格、生活品味等。例如,“博雅之士”往往具有高雅的審美情趣。
    • 溫文爾雅,氣度不凡: 綜合了學識與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容人風度翩翩,談吐不凡,舉止從容有禮,具有儒雅的氣質。《現代漢語詞典》将“博雅”釋義為“學識淵博、純正”,也隱含了這種氣質。

文化内涵與應用:

“博雅”一詞承載着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體現了儒家文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既要“博學于文”,也要“約之以禮”,達到内外兼修的境界。它常用于:

“博雅”的核心在于“博”與“雅”的完美結合。它不僅僅指知識量的豐富(博),更強調在廣博知識基礎上形成的高尚品德、優雅氣質、純正趣味和深厚修養(雅)。它是對一個人學識、品行、情趣和氣度的高度贊譽。

網絡擴展解釋

“博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學識淵博,品行雅正
    指人學問廣博且品格端正,體現内在修養與外在氣質的統一。例如《楚辭·招隱士·序》提到“淮南王安博雅好古”,魯迅在《朝花夕拾》中也以“博雅君子”形容學識深厚之人。

  2. 文章或藝術的豐富與優美
    形容内容廣博、文辭典雅的作品,如“博雅可觀者衆”。


二、詞源與引申


三、其他用法

  1.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博”象征廣博、通達,“雅”代表文雅、高尚,寄托了對才學與氣質的期許。
  2. 教育理念
    古希臘“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強調培養通才,注重知識廣度與人格完善,如約翰·密爾所言“每件事都知道一點,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四、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教育理念,可參考《廣雅》或西方博雅教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止保管員布拉格猜急財用長素晨安城辇襯字癡絶充類刍微打場兒跌目東作西成掇采二馬車水煙袋繁膴诽章感歎詞高分子化合物貴粟海德堡大學行鉢懷舊黃錢擊刺決決睽闊勑誡蓮鈎陵遽俚俗隆服鹿園姏姆毛發倒豎沒天理鬡鬇扭捏女工漂泛蒲萄酒萁豆相煎窮約勸進燃料油繕造試廚爽笏水煙師蒐集糖衣談空説有望氛萬馬齊喑猥缛污澤像生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