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節的意思、芳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節的解釋

陽春時節。亦泛指佳節、良時。 南朝 宋 劉铄 《代收淚就長路》詩:“徘徊去芳節,依遲從遠軍。” 唐 李白 《愁陽春賦》:“兼萬情之悲歡,茲一感于芳節。” 明 楊慎 《送江景熙》詩:“蹉跎良遊阻,荏苒芳節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節”是一個具有濃郁古典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來理解:

  1. 字面本義:

    • 芳: 指花草的香氣,引申為花草本身,進而代指一切芬芳、美好、有生機的事物。
    • 節: 指時節、季節、節氣。
    • 合義: “芳節”最直接的意思是指花草芬芳的時節,即春天。春天是萬物複蘇、百花盛開的季節,空氣中彌漫着花草的芬芳,故稱“芳節”。例如:“暄妍正在如許,又是清明芳節。”(宋·無名氏詞)
  2. 引申義與文學意象:

    • 美好的時節/佳節: 由于春天象征着生機、希望和美好,“芳節”的涵義進一步擴展,泛指一切美好的時光或佳節。這不僅僅局限于春季,也可以指代其他令人愉悅、值得慶祝的節日或良辰。例如:“芳節或蹉跎,遊心稍牢落。”(白居易詩)
    • 青春年華: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芳”常用來比喻青春、美好的年華(如“芳年”)。“芳節”有時也用來借指人的青春歲月,強調其珍貴和易逝。例如:“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曹植《美女篇》中雖未直接用“芳節”,但“盛年”即類似概念,後世詩詞中可見将青春比作美好時節)
    • (特定)節日: 在某些語境下,“芳節”也可能特指某個具體的、以花草或春天為主題的節日,如花朝節等,但此用法相對較少見。

“芳節”一詞,源于對春天花草芬芳景象的描繪,其核心意義是指春天,尤其是花草繁盛、香氣馥郁的春季時光。在文學運用中,它常被引申為一切美好的時節、佳節,并可能隱喻寶貴的青春年華。這個詞承載着古人對自然之美和時光流轉的細膩感受,帶有鮮明的詩意和抒情色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芳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陽春時節
    指春季美好的時光,如和中提到的“陽春時節”,常見于古詩文。例如唐代李白《愁陽春賦》中“茲一感于芳節”,即借“芳節”描繪春日景象。

  2. 泛指佳節或良時
    既可指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也可指個人紀念日(如生日、結婚紀念日),如所述。這一含義更偏向現代引申用法,強調值得慶祝的重要時刻。


二、文獻引用與用法


三、綜合理解

“芳節”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典文獻中多指季節,現代使用則更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

百依百隨百醆白椎闆僵抱布卑順壁櫥漕平側臣長樂花抄纂槎頭承前弛廢雠家等務帝藉洞猺風馳風漢複用幹乞告報蛤棃搆害官渡之戰貴由赤毂辘鷹畫舫化民成俗黃湯堅操賤服及屬距關叩愬兩到淩晨偻偻濾砂萌象能者多勞晴霁蜷局曲蔽屈宋荏弱日火弱行三夏紗窗恨釋悶食天司馬樹晚安宛駒銜土絃幺霞绡霧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