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物的萌芽和征象。 唐 元稹 《獻事表》:“是以古者人君即位之始,萌象未見之時,必有狂直敢言之士抵忌諱,獻危言。”《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元年》:“理亂之始,必有萌象。”
“萌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時代背景區分:
一、古代漢語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基本詞義
指事物的萌芽和早期征兆,常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在《獻事表》中提到“萌象未見之時”,《資治通鑒》亦載“理亂之始,必有萌象”,均強調通過細微迹象預判事物發展趨勢。
構詞解析
“萌”指初始狀态,“象”通“像”,表示表象或征兆,合指尚未完全顯現的苗頭。
二、現代網絡語境中的衍生義(非主流用法)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萌象”解釋為“可愛而具力量感的形象”,認為“萌”指可愛特質,“象”象征大象的力量。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近年來的二次創作或誤傳。
建議參考來源
萌象這個詞來源于簡體漢字,用于形容可愛、讓人心生愛慕之情的事物。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具體拆分如下:
部首:萌(艹)象(豕)
筆畫:萌(13畫)象(11畫)
萌象的字形源自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古代漢字中的草字形狀成為了現代萌字的基礎。相較于繁體字,萌象沒有具體的繁體形式,因為它主要出現在簡體漢字中。
以下是萌象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例子:
萌象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如“萌神”、“萌寵”等。這些詞語形容着那些可愛、活潑、招人喜歡的事物。
與萌象相關的近義詞包括:可愛、寶貝、甜美等,它們都描述着令人懷有親近和愛護之情的事物。
萌象的反義詞可包括:丑陋、可怖、恐怖等,它們描述的是令人感到反感或害怕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