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节的意思、芳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节的解释

阳春时节。亦泛指佳节、良时。 南朝 宋 刘铄 《代收泪就长路》诗:“徘徊去芳节,依迟从远军。” 唐 李白 《愁阳春赋》:“兼万情之悲欢,兹一感于芳节。” 明 杨慎 《送江景熙》诗:“蹉跎良游阻,荏苒芳节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节”是一个具有浓郁古典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两个层面来理解:

  1. 字面本义:

    • 芳: 指花草的香气,引申为花草本身,进而代指一切芬芳、美好、有生机的事物。
    • 节: 指时节、季节、节气。
    • 合义: “芳节”最直接的意思是指花草芬芳的时节,即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故称“芳节”。例如:“暄妍正在如许,又是清明芳节。”(宋·无名氏词)
  2.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 美好的时节/佳节: 由于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和美好,“芳节”的涵义进一步扩展,泛指一切美好的时光或佳节。这不仅仅局限于春季,也可以指代其他令人愉悦、值得庆祝的节日或良辰。例如:“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白居易诗)
    • 青春年华: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芳”常用来比喻青春、美好的年华(如“芳年”)。“芳节”有时也用来借指人的青春岁月,强调其珍贵和易逝。例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曹植《美女篇》中虽未直接用“芳节”,但“盛年”即类似概念,后世诗词中可见将青春比作美好时节)
    • (特定)节日: 在某些语境下,“芳节”也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以花草或春天为主题的节日,如花朝节等,但此用法相对较少见。

“芳节”一词,源于对春天花草芬芳景象的描绘,其核心意义是指春天,尤其是花草繁盛、香气馥郁的春季时光。在文学运用中,它常被引申为一切美好的时节、佳节,并可能隐喻宝贵的青春年华。这个词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之美和时光流转的细腻感受,带有鲜明的诗意和抒情色彩。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芳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阳春时节
    指春季美好的时光,如和中提到的“阳春时节”,常见于古诗文。例如唐代李白《愁阳春赋》中“兹一感于芳节”,即借“芳节”描绘春日景象。

  2. 泛指佳节或良时
    既可指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也可指个人纪念日(如生日、结婚纪念日),如所述。这一含义更偏向现代引申用法,强调值得庆祝的重要时刻。


二、文献引用与用法


三、综合理解

“芳节”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含义: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典文献中多指季节,现代使用则更灵活。

别人正在浏览...

哀角把笔白鹭纕抱景宾客如云璧瑗不存不济不均不壹而足担负当卖刀麻颠毛种种凋蔽疯巅风起云飞歌骊国光寒突和悌皇乱慧悟嘉靖八才子贾娘骄桀借衔计听绝品鞠域撩洗陋体脔解卢獦路障茫无涯际绵视木赐辇席炮食敲竹竿清彻酋领散处桑琅琅兽口沓来踵至腾达脱挽乌爨弄武举人屋漏向壁湘帘香炉角闲蹓贤相小补小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