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纂的意思、抄纂的詳細解釋
抄纂的解釋
抄錄編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錄一》:“二書均已失傳。然 杜佑 《指略》既係‘抄《管子》書’而成,則 丁度 《要略》殆亦出于抄纂耳。”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纂的解釋 纂 ǎ 搜集材料編書:纂修(.編纂,亦指做這方面工作的人;.繼承并加強修養、治理)。纂繡(編織和刺繡)。纂輯。編纂。 古代指紅色或彩色絲帶。 婦女梳在頭後邊的發髻:纂兒。 古同“缵”,繼承。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抄纂”是由“抄”和“纂”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構成和實際應用兩方面解析:
-
字義構成
- 抄:指謄寫、抄錄,如“抄寫文件”。
- 纂:意為整理、編輯或編纂,如“搜集材料編書”。
結合二者,“抄纂”即“抄錄并整理編纂”,強調對已有文獻的轉錄和系統性彙編。
-
定義與用途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籍、文獻或資料的整理工作。古人将寫作體例分為“著作”“編述”“抄纂”三類,其中“抄纂”特指對前人内容的彙編,而非原創。例如漢代司馬相如整理太常古籍、唐代杜佑《指略》抄錄《管子》等,均屬此類。
-
曆史與例證
- 最早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漢代司馬相如的文獻整理工作。
- 郭沫若在《<管子集校>叙錄》中提到,丁度《要略》可能源于抄纂《管子》。
-
現代意義
現多用于學術領域,指代資料彙編或古籍校勘,如《資治通鑒》編纂過程中對史料的抄纂整合。
“抄纂”是文獻整理的重要方式,兼具抄錄的保存功能與編纂的系統性,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知識傳承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抄纂(chāo z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抄(chāo)和纂(zuǎn)。抄這個字的部首是手(扌),纂這個字的部首是纟(糸)。抄字的筆畫數為8畫,纂字的筆畫數為9畫。
抄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發展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抄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抄字是用左右結構,上面是「手」部首,下面是「少」字,表示手上的動作。纂字是由上面的「糸」部首和下面的「走」字組成,表示紡織。合在一起形成了抄纂。
以下是一些使用抄纂這個詞的例句:
1. 王老師正在抄纂文稿。
2. 這本書的編纂工作正在進行中。
3. 他具備抄纂古籍的能力。
與抄纂相關的組詞有抄寫、抄錄、編輯、編纂等。
與抄纂近義的詞語有整理、整編、編輯、編撰等。
抄纂的反義詞可考慮為糟蹋、糅雜、糨糊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