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冊的意思、訪冊的詳細解釋
訪冊的解釋
明 代對官員考察後記載官員政績的簿冊。 明 趙南星 《再複吳給事訪冊疏》:“今奉旨再查得訪冊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顧部中相傳,則已久矣。往時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應該考察官員,親自書寫職名單,密託吏科都給事中、 河南道 掌道禦史二臣,共為咨訪,回報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訪單意也。 隆慶 以後,乃有刻闆訪冊,以使博訪。”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網絡擴展解釋
“訪冊”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析:
一、核心含義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訪冊主要指明代對官員考察後記載政績的官方簿冊。具體特點包括:
- 用途:用于記錄官員任期内的政績表現,作為考核升遷的依據。
- 流程:由吏部委派官員實地調查後整理成冊,内容涉及官員的履職情況、地方治理成效等。
- 制度背景:與明代的京察(官員考核制度)密切相關,如趙南星在奏疏中提到訪冊的制定流程()。
二、其他解釋補充
部分詞典(如)将“訪冊”解釋為成語,意為“查閱古籍文獻”,強調對曆史資料的重視。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三、使用場景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描述明代官僚制度時提及“訪冊”,或比喻嚴謹的考察記錄(如“整理資料如編訪冊”)。
建議在學術場景下優先采用“明代官員政績簿冊”的解釋,并參考《明史》或《吏部志》等原始文獻深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冊》這個詞是指記錄訪客信息的冊子或文件。它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冊,總共有10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開始在繁體字寫法中是以「訪冊」的形式存在的。在古時候,人們使用毛筆寫漢字,所以漢字的寫法也會有一些變化。比如,「訪冊」在古代的寫法可以是「訪冊」。
以下是《訪冊》的一些例句:
1. 我們需要每個訪客在訪冊上登記一下。
2. 請在進入會議室前,在訪冊上寫下您的姓名。
3. 訪冊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追蹤來訪者的身份。
一些與《訪冊》相關的詞語包括:登記、記錄、訪客簿。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類似的概念。
至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訪冊》這個詞本身較為具體和專用,所以在這方面的關聯詞彙較少。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