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谒的意思、通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谒的解釋

通報請求谒見。《後漢書·方術傳上·李南》:“ 和帝 永元 中,太守 馬棱 坐盜賊事被徵,當詣廷尉,吏民不寧, 南 特通謁賀。”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遣親官一人,馳往見 貫 ,至則通謁拜賀于庭。” 清 唐甄 《潛書·名稱》:“通謁於長者……雖非貴,則於名之上,稱曰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谒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通"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達也",本義指貫通、傳達,《漢語大詞典》引申作"通報"解(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谒"在《廣雅》中訓為"白也",指正式拜見,《辭源》明确其包含"投遞名帖"的行為特征(來源:中華書局《辭源》)。二字組合構成遞進關系。

二、具體釋義 該詞在古籍中呈現雙重含義:

  1. 通報請求谒見:《後漢書·李膺傳》"欲通谒于門者"例證此用法(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譯》)
  2. 傳遞名帖:《宋史·職官志》載"凡通谒,必先以門狀"佐證其禮儀程式(來源:中華書局《宋史》校注本)

三、語用演變 明代《字彙》特别标注其"多用于官場儀軌"的語域特征(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漢語大辭典》),清人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通谒之禮,貴賤有别"的社會功能(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四、現代存續 該詞已退出當代常用詞彙體系,《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标注為"曆史詞"(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僅在研究古代禮儀制度時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通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2. 構詞解析


3. 文獻用例


4. 使用場景


5. 近義詞與關聯詞


“通谒”是古代禮儀制度中的重要行為,強調通過規範流程表達對尊長或權威的尊重。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方術傳》或《潛書·名稱》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簡百榼報政辨别力辯斥程糧池幹吃裡爬外饬願出頂打掠當鋒蹀虛惇固蜂兒告老姑妄聽之寒荷好生嘩啦滑淖混濁假惺惺頸脖秔穄妓人軍籌讵能冷清清淩挫靈巧例轉緑頭鴨迷亂鬧咳咳乾脩情靈球式取告讓章宂将榮序閃蕩事倍功半狩嶽巡方衰暮殊瑰水老鼠花稅畝說真的佻儇體玄童貞五兵佩無容身之地烏鰂墨曉世下同寫工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