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顯僇 ”。1.明正典刑,陳屍示衆。僇,通“ 戮 ”。《書·泰誓下》:“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明史·熊廷弼傳》:“ 廷弼 以長繫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直自遂之性,緻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 明 陸樹聲 《長水日抄》:“然觀 斯 ( 李斯 )窮時,有感於倉鼠之言,則其志專在利祿,卒之無益于 秦 ,而身嬰顯僇,可以見專利祿之足以殺身若此。”
(2).泛指處死,加罪而死。 晉 潘嶽 《西征賦》:“加顯戮於儲貳,絶肌膚而不顧。”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溱水》:“君奴不謹,盜銀三餅,即日顯戮,以銀相償,覺視,則奴死銀在矣。”
“顯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ǎn lù,主要含義如下:
明正典刑,公開處決并示衆
指對罪行進行公開審判,處以死刑并陳屍示衆,以達到警示作用。例如《尚書·泰誓下》提到“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強調賞罰分明的治理原則。
泛指處死或加罪緻死
廣義上也可指因罪被處決,不一定強調示衆環節。如《明史·熊廷弼傳》記載熊廷弼“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說明其因罪被處決的結局。
古籍用例
近現代用法
如《明史》中評價熊廷弼“強直自遂之性,緻獨膺顯戮”,突顯其剛直性格與悲劇結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出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注解。
《顯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暴露殺害、展露殺戮的意思。
《顯戮》的拆分部首是日(部首:日),由10劃構成。
《顯戮》的來源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的用于描述殺戮暴露的詞語。
《顯戮》的繁體字為「顯戮」。
古時候,《顯戮》也沒有太多變化,仍然是以「顯戮」兩個字組成。
1. 敵人的罪惡行徑終于在法庭上得到了《顯戮》。
2. 這部電影以血腥場面《顯戮》人性的黑暗面。
顯然、顯赫、顯而易見
暴露、揭露、展示
隱藏、隱匿、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