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俳優》:“ 鹹通 以來,即有 範傳康 、 上官唐卿 、 呂敬遷 等三人弄假婦人。”
“假婦人”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戲曲的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假婦人指戲曲中由男子扮演的旦角(女性角色)。其拼音為jiǎ fù rén,字面含義為“假扮的婦女”。這一術語最早見于唐代段安節的《樂府雜錄·俳優》,其中提到鹹通年間(唐懿宗年號)已有範傳康、上官唐卿等藝人“弄假婦人”,即通過男性演員演繹女性角色。
部分資料(如低權威性網頁)提到該詞可能比喻“男子僞裝成女性以欺騙他人”,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更多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
假婦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僞裝成女人的男子。假:僞裝的意思;婦人:指女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男子打扮成女子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jia3):亻(人)+ 叚(且) ,共7畫。
婦(fu4):女(女子)+ 帚(帚形) ,共8畫。
人(ren2):亻(人字旁) ,共2畫。
來源:
假婦人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中。故事中,李逵和戴宗扮成女人,混入梁山泊營救宋江的二大王。因此,假婦人一詞指代僞裝成女人的男子的意思便流傳開來。
繁體:
假婦人(繁體中文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假:僞冒的樣子。
婦:婦女。
人:人。
例句:
他穿上女人的服裝,戴上假發化妝成了一個假婦人。
組詞:
假裝、婦孺皆知、真假、男人、女人
近義詞:
假女人、男扮女裝、僞裝成女人
反義詞:
真婦人、女人、真實的男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