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荆馆的意思、班荆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荆馆的解释

五代 和 宋 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 彦饶 於班荆馆。” 胡三省 注:“《左传》, 楚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 伍举 出奔, 声子 遇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以‘班荆’名馆,取诸此也。此馆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班荆馆”是五代至南宋时期用于接待外国使臣的官方馆驿,具有以下核心含义与背景:

  1. 基本定义
    班荆馆是五代和宋朝设在京城郊外的国宾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臣,功能类似现代的外交使馆或高级接待场所。

  2. 名称来源
    “班荆”取自春秋典故“班荆道故”:楚国伍举逃亡途中与好友声子在郑国郊外相遇,铺荆条(班荆)席地而坐,畅叙旧情。此名既体现友好交流,又暗含南宋“恢复中原”的政治愿景。

  3. 历史沿革

    • 五代起源: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晋时期已有班荆馆,用于处决官员或接待使节。
    • 宋代发展:北宋扩建为规模宏大的外交场所,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在临平赤岸重建,成为接待金国使臣的重要站点。
  4. 功能与礼仪
    北使至南宋时,朝廷先在班荆馆举行迎宾仪式,赐御筵、送礼,再陪同进入临安城。整套外交礼仪以班荆馆为起点和终点,凸显其在外交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5. 遗址与意义
    班荆馆遗址位于今杭州皋亭山赤岸,元朝被毁,但作为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见证,其文化价值仍受重视。

班荆馆不仅是古代高级宾馆,更是承载外交使命的象征性场所,名称融合历史典故与政治理想,反映了宋金关系及南宋的外交策略。

网络扩展解释二

班荆馆是一个由4个字组成的词汇,意思是指一个古代官府的名称。下面我将解释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并提供一些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班(radical: 玉):由“王”和“刂”组成,是一个由4笔组成的汉字。 - 荆(radical: 艸):由“艹”和“兼”组成,是一个由9笔组成的汉字。 - 馆(radical: 阜):由“宀”和“八”组成,是一个由10笔组成的汉字。 来源: 班荆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指的是一个官府的名称。它可能是某个地方的行政机构或学府,用于管理学生或官员的学习和事务。 繁体: 班荊館 古时候汉字写法: 班荊館 例句: 1. 他在班荆馆学习了数年,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 2. 班荊馆是古代士子求学的重要场所。 组词: - 班级:指学校中由学生组成的一个集体。 - 管理:指对事务进行组织和指导。 - 课馆:古代指供人学习的场所。 近义词: - 学宫:指传统中国的学校,类似于班荆馆。 - 府学:古代指由政府支持的学校。 反义词: - 杂院:古代指不受正式管理的学习场所,与班荆馆相对。 希望这个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缟摆酒冰霜步虚词残伐蚕芽草木俱朽成佛尺方淳越此伏彼起错臂错失大费怠散大谱儿大失人望登程跕坠帝关二十五絃孤花浑一活火山加班积诚君大夫开封旷日泠毛溜须拍马卵蒜马僮梦徵明角灯拍竿翩翩丕丕基普降汽笛穷凶极虐驱课柔丽乳槌三尺剑升廕使民以时收支双龙属佐死乱腾空调停两用通率温存握瑜怀玉五精舍险悍谢女解围细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