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魄的意思、奪魄的詳細解釋
奪魄的解釋
驚心動魄;失魂落魄。 唐 宋之問 《嵩山天門歌》:“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試一望兮奪魄,況衆妙之無窮。” 唐 李德裕 《贈王茂元司徒制》:“來必挫鋒,去者奪魄。”《金史·移剌蒲阿傳》:“ 合達 欲再議, 蒲阿 言:‘止此而已,復何所議。’蓋已奪魄矣。”參見“ 天奪之魄 ”。
詞語分解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 魄的解釋 魄 ò 指依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飛魄散。 精神,精力:魄力。氣魄。體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滅時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奪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驚心動魄或失魂落魄
指因極度震撼、恐懼或誘惑而導緻精神恍惚、意志動搖。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銷魂奪魄”,形容人被富貴奢華所震懾。
-
精神或志氣被剝奪
強調因外界影響喪失原本的意志力,如《金史》中“蓋已奪魄矣”,描述人物因受挫而失去鬥志。
二、曆史用例與語境
- 文學引用
唐代宋之問在《嵩山天門歌》中用“試一望兮奪魄”表現自然景觀的震撼力;李德裕的“去者奪魄”則形容敵人潰敗時的失魂狀态。
- 近義關聯
常與“銷魂”“驚魂”等詞組合,如成語“銷魂奪魄”“驚魂奪魄”,均強調精神層面的強烈沖擊。
三、字義分解
- 奪:強取、剝奪(如“奪取”“定奪”)。
- 魄:依附形體的精神(如“魂魄”“魄力”),古時亦指月光初現的微光。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奪魄(duó pò)一詞的意思:
奪魄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奪取靈魂或精神的能力或行為。它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力量或現象讓人感到恐懼或無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奪魄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奪(部首:丿,筆畫:3)意為奪取;魄(部首:鬼,筆畫:14)指的是人的精神或靈魂。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奪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鬼魂信仰。在繁體字中,奪魄的寫法為「奪魄」。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魄的寫法較為多樣化,包括「魄」「霸魄」「覇魄」等。
例句:
1. 那個恐怖片真夠吓人的,看了之後我覺得奪魄。
2. 這個魔術師的表演讓我感到奪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關組詞:
1. 奪取:指奪走、搶占。
2. 靈魂:指人或事物内在的精神或意識。
3. 恐怖: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害怕的事物或情景。
近義詞:
1. 搶魄:指奪取靈魂或精神的能力或行為。
2. 奪命:指造成喪命的行為或情景。
反義詞:
1. 安撫:指使人平靜、安心。
2. 安甯:指沒有動亂或危險。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