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養家畜的地方。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新唐書·文藝傳中·蘇源明》:“不孝不忠,為苟榮冒祿,圈牢之物不若也。”
“圈牢”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關養家畜的場所,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獻。例如:
這裡的“圈”指圍欄,“牢”本義為牲畜欄圈(),合稱表示限制家畜活動的封閉空間。
現代語境中,“圈牢”常作為成語使用,比喻人陷入困境或受束縛的狀态。例如:
提示:具體語境中需結合本義與引申義理解。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圈牢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用圍欄或圍牆将動物囚禁起來的地方,也可以指被困住的人。
圈牢的部首分别是囗(圍字邊框)和牜(牛字旁),它們分别代表着圍牆和牲畜。
圈牢的筆畫數目為11畫。
圈牢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國語·秦語》中,用于描述圍護住山林中的獸獵場。後來逐漸擴展為指代任何囚禁動物或人的地方。
圈牢的繁體字為「圈牢」,沒有特殊變化。
古代漢字中的圈牢寫作「圈牢」,字形比現在稍有變化,但整體結構相似。
1. 動物園裡的老虎被關在圈牢中。
2. 這個小偷被警察抓獲後,被關進了圈牢。
囚圈、犯人
籠子、囹圄、監獄
開放、釋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