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戾的意思、蠢戾的詳細解釋
蠢戾的解釋
叛亂;騷動。《後漢書·皇甫規傳》:“四年之秋, 戎 丑蠢戾,爰自 西州 ,侵及 涇陽 。” 李賢 注:“蠢,動也。戾,乖也。”《晉書·郭璞傳》:“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
詞語分解
- 蠢的解釋 蠢 ǔ 愚笨,笨拙:蠢人。蠢材。蠢話。蠢事。蠢然。蠢拙。蠢笨。 蟲子蠕動:蠢動。蠢蠢。蠢蠢欲動(指壞人伺機欲動或敵人準備進犯)。 笨傻愚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戾的解釋 戾 ì 暴惡:暴戾。 罪過,乖張:罪戾。乖戾。 至:鸢飛戾天。 筆畫數:; 部首: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蠢戾”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籍用例來綜合理解:
-
“蠢”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蟲子蠕動。 《說文解字》釋為:“蠢,蟲動也。” 其甲骨文字形象蟲蠕動之形。
- 引申為騷動、動亂。 如《詩經·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雠。” 指荊楚之地蠢蠢欲動,與中原大國為敵。
- 再引申為愚笨、無知。 這是現代最常用的含義,指人頭腦遲鈍、不明事理。如《紅樓夢》:“你太蠢了,連這個也不懂。”
-
“戾”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彎曲。 《說文解字》釋為:“戾,曲也。從犬出戶下。犬出戶下為戾者,身曲戾也。” 本指犬從門下擠出時身體彎曲的狀态。
- 引申為乖張、暴戾、兇殘。 如《荀子·榮辱》:“猛貪而戾。” 指兇猛貪婪而乖張暴戾。
- 引申為違背、違反。 如《淮南子·覽冥訓》:“舉事戾蒼天。” 指行事違背天意。
- 引申為罪過、禍患。 如《左傳·文公四年》:“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 指豈敢冒犯大禮而自取罪過?
-
“蠢戾”的合成含義:
将“蠢”與“戾”結合,“蠢戾”一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意思:
- 愚昧而乖張暴戾: 指人既愚蠢無知,又性情乖張、兇狠暴虐。強調其智力低下與行為兇殘的雙重特性。
- (古義)騷動叛亂: 在更古老的文獻中,“蠢”取“騷動”義,“戾”取“違背、暴亂”義,組合起來可指叛亂、作亂的行為或狀态。此義項在現代幾乎不用。
-
古籍用例佐證:
- 形容人愚昧暴戾:
- 《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在描述某些人物時,有“蠢戾兇頑”的表述,意指愚昧無知、兇惡頑固。
- 《宋史·列傳·奸臣》(中華書局點校本)在批判某些奸佞之臣時,也用到類似“蠢戾”的詞語組合形容其愚頑暴虐的本性。
- (古義)指叛亂: 此用法多見于更早期的文獻或仿古文體中,如描述邊疆部族或亂民“蠢戾不臣”,意為騷動叛亂,不服從統治。
-
“蠢戾”是一個帶有強烈貶義色彩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愚昧無知且性情乖張暴虐。它描繪了一種智力低下與行為兇殘相結合的可憎狀态,常用于形容曆史上或文學作品中那些既愚蠢又殘暴的反面人物。其更古老的“叛亂”義項在現代語境中已基本消失。
參見: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 《詩經·小雅·采芑》. 十三經注疏本. 中華書局.
- 李百藥. 《北齊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 脫脫 等. 《宋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
- 《荀子·榮辱》. 諸子集成本. 中華書局.
- 《左傳·文公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蠢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形容人愚蠢固執
- 基本含義:指人愚蠢且剛愎自用,固執己見,不願接受他人意見。
- 詳細說明:
該義項強調性格缺陷,常用于描述因愚昧而堅持錯誤行為的态度。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的用法,暗含對人物性格的批判。
二、描述叛亂或騷動
- 基本含義:指叛亂、動亂或社會動蕩。
- 文獻例證:
如《後漢書·皇甫規傳》中“戎丑蠢戾”描述外族侵擾,《晉書·郭璞傳》用“狂狡蠢戾之妖”指禍亂現象。此義項中,“蠢”意為“躁動”,“戾”指“乖張”,組合後強調混亂狀态。
補充說明
- 詞義演變:現代語境中,“愚蠢固執”的用法更常見,而“叛亂”義多出現在古籍引用中。
- 字義拆分:
- 蠢:本義為蟲類蠕動,引申為愚笨(如“蠢材”);
- 戾:可表罪過(如“罪戾”)或暴烈(如“暴戾”)。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籍需參考“叛亂”義,日常使用則側重性格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差分持疑吹灰檔兒單字燈馬短蓑方面大耳飛觥獻斝附向滾刀國會亥既珠核能荷潤紅藤兼權尚計節吝井畝金鎞近禦急人所急救過補阙赳赳老年間勞農霖潰梨園戲龍芽賣巧蜜果鳴謙拍密批把匍匐前進謙揖鉛子且是青疇七星壇日曜如下散伯山箐勢力圈視習霜峰痠凍天行徒負虛名推列外國人未必然僞缪武備無定着誤奪悟寂武羅下次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