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極其衰敗。 明 楊守陳 《重锓<誠意伯文集>序》:“惟 元 奄四海而垂八紀,極弊大亂,開闢以來未有也。”
(2).嚴重的弊病。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蓋 孔子 深見夫當時貴族政治之極弊,故救時之策,以此為第一義。”
“極弊”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理解:
指代極其衰敗的狀态
明代楊守陳在《重锓<誠意伯文集>序》中描述元朝統治時寫道:“惟元奄四海而垂八紀,極弊大亂,開辟以來未有也。”,這裡“極弊”強調元代末期社會制度全面崩潰的極端衰敗。
表示嚴重的弊病或問題
梁啟超在分析中國古代政治時提到:“蓋孔子深見夫當時貴族政治之極弊,故救時之策,以此為第一義”,此處指春秋時期貴族世襲制引發的深層社會矛盾。
該詞多用于曆史評述或政治分析,常見于學術文獻,如:
現代語境中,“極弊”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近義詞如“積弊”(長期積累的弊端)或“痼疾”(難以根除的問題)。需注意該詞與“弊端”的區别——前者強調程度嚴重性,後者為中性描述。
《極弊》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極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某事物的弊端或缺點達到了極緻,非常嚴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極弊》拆分的部首為“木”和“力”,共計6個筆畫。
來源
“極弊”一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合而成。其中,“極”表示達到了極限或極端;“弊”表示缺點或弊端。
繁體
《極弊》的繁體字為《極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極弊”中的“極”字形狀可能略有變化,但整體結構相似。
例句
1. 這個政策的實施帶來了極弊,對經濟産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 這家公司的管理極度腐敗,已經到了極弊的地步。
組詞
1. 極端:表示到達或超出極限的程度。
2. 極限:表示事物發展的最高或最低程度。
3. 弊端:表示事物存在的缺點或弱點。
4. 嚴重:表示某事物的程度或後果極為嚴峻。
近義詞
1. 極度:表示事物達到的狀态或程度非常高。
2. 極為:表示程度非常高或達到了某種程度。
3. 十分:表示某事物的程度或程度非常高。
4. 非常:表示某事物的程度或程度非常高。
反義詞
1. 優點:表示事物的長處或優越之處。
2. 有益:表示某事物對其他事物有積極的影響。
3. 優秀:表示事物具有非常好的品質或特點。
4. 長處:表示事物的好的方面或長時間的優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