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偉大的功業。 明 歸有光 《與王子敬書》:“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當世奇功偉烈,書之增嘆耳。” 清 侯方域 《定鼎説》:“今日倘思扼天維,衍地脈,創艱食之弊,策定民之本,登聖曆乎天階,章國祚之有秩,盍求所以紹揚偉烈焉。” 梁啟超 《新民說·論自尊》:“其後此之建豐功,揚偉烈,留最高之名譽於歷史上,皆自不肯自賊自暴之一念。” 魯迅 《書信集·緻胡適》:“友人 李庸倩 君為彼書出主,亦久慕先生偉烈,并渴欲一瞻豐采。”
(2).顯赫,盛大。 明 吳承恩 《賀周蘭墩陞都督障詞》:“平生文武雙奇絶,此去功名真偉烈。”
(3).威武。 明 沉鲸 《雙珠記·風鑒通神》:“儀容真偉烈,雙瞬光飛電,更堪欽虎頭燕頷胥全。”
“偉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偉大的功業
指具有重大曆史意義或深遠影響的成就。例如,明代歸有光在《與王子敬書》中提到“奇功偉烈”,強調功績的非凡性;清代侯方域《定鼎說》中“紹揚偉烈”也指向對國家基業的重大貢獻。梁啟超則用“建豐功,揚偉烈”形容曆史上的卓越功勳。
顯赫、盛大
形容聲勢、規模或地位等極為突出。如指出“偉烈”可描述顯赫的聲名或盛大的事業,多用于形容功業或人物的崇高地位。
威武
側重氣魄或氣勢的雄壯,如明代沈鲸作品中用“偉烈”形容人物的勇武形象。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文學語境,既可指具體功績,也可形容氣勢宏大。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理解其側重義項。
偉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卓越、崇高和偉大。它通常用于贊美和稱頌那些在名利財富面前,堅守原則、勇敢犧牲的人或事。
偉烈的拆分部首是「人」和「火」,分别對應着身體和火焰。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偉」有6畫,「烈」有5畫。
「偉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偉」指的是人的偉大,具備卓越的品質和行為。而「烈」則與勇猛、熾烈的意義相關,這與「偉」相互結合,形成了「偉烈」的含義。
「偉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定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偉烈」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具體細節可能因時代和版本而異,但整體來說,字形的基本結構與現代相類似。
1.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釋了什麼是偉烈。
2. 這個國家銘記着那些為自由而奮鬥、犧牲的偉烈人士。
偉人、偉大、烈士
偉大、崇高、威武
平庸、卑微、渺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