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足搓手的意思、頓足搓手的詳細解釋
頓足搓手的解釋
着急惋惜的樣子。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復頓足搓手,日日歎息曰:‘無人才!無人才!’天下之人,豈任受之?”
詞語分解
- 頓足的解釋 以腳跺地。多形容情緒激昂或極其悲傷、着急。《韓非子·初見秦》:“聞戰頓足徒裼,犯 * ,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車行》:“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清 蒲松齡 《聊齋
- 搓手的解釋 .兩手相摩。 清 朱彜尊 《題汪檢讨楫乘風破浪圖》詩:“ 中山君 長搓手迎,道旁張樂聲瑽琤。”《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制臺﹞以為當不成功,今年這個年如何過得過去?不時搓手的盤算。”.舊時私塾中體罰
專業解析
"頓足搓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ùn zú cuō shǒu,用來形容人遇到棘手或令人焦慮的事情時,表現出極度焦急、慌亂、手足無措的樣子。
詳細解釋如下:
-
字面動作描繪:
- 頓足: 指用力地跺腳。這個動作通常表達強烈的情緒,如懊惱、憤怒、焦急或悔恨。
- 搓手: 指兩隻手掌反複摩擦。這個動作常出現在人感到寒冷、緊張、焦慮、期待或束手無策時。
- 将這兩個動作結合起來,“頓足搓手”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人因為極度焦慮、着急或想不出辦法而煩躁不安、坐立難行的身體狀态。
-
引申義與核心含義:
- 這個成語的核心含義就是形容人萬分焦急、焦躁不安、手足無措 的情狀。它強調的是在困境或突發事件面前,内心極度着急卻又一時找不到解決辦法或出路時的外在表現。
- 它傳達的是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狀态,如焦慮、慌亂、無奈、煩躁等。
-
使用場景:
- 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困難、挫折、意外情況(如親人急病、重要物品丢失、緊要關頭出問題等)時的反應。
- 例如:
- 眼看火車就要開了,他還沒趕到車站,急得頓足搓手。
- 聽到公司資金鍊斷裂的消息,老闆在辦公室裡頓足搓手,不知如何是好。
- 孩子發高燒,深更半夜打不到車,父母在路邊頓足搓手。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規範使用的權威工具書,對“頓足搓手”的解釋簡潔明了,即“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它作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推薦使用的詞典,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漢語成語大詞典》: 這類大型成語詞典通常會提供更詳細的釋義、出處(雖然“頓足搓手”并非源自特定古籍,而是對常見動作情态的提煉)和豐富的例句,有助于深入理解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來源:各類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成語大詞典》,如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版本)。
“頓足搓手”通過描繪“跺腳”和“搓手”這兩個典型的焦慮動作,形象地表達了人在遇到急難之事時那種萬分焦急、心慌意亂、手足無措的内心狀态和外在表現。它是一個生動描繪人物情态的常用成語。
網絡擴展解釋
“頓足搓手”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焦急、惋惜或懊惱而表現出的動作和神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動作:由“頓足”(跺腳)和“搓手”(雙手反複摩擦)兩個動作組成,生動刻畫了人在着急時的肢體語言。
- 情感表達:多用于描述因事情不順、無法解決或錯失機會而産生的焦慮、懊悔或無奈情緒。
二、出處與用法
- 成語出處:最早見于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複頓足搓手。”。
- 語法功能:常作謂語或狀語,如“他在山上急得頓足搓手”。
- 感情色彩:含貶義,暗示缺乏冷靜應對的能力。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抓耳撓腮、坐立不安(均形容焦急狀态)。
- 反義詞:鎮定自若、泰然處之(表現從容不迫的态度)。
四、擴展說明
- 易混淆詞:與“搓手頓足”詞序不同但含義相近,後者更強調“搓手”動作的持續性。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焦急場景,如考試失利、工作失誤等情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成語接龍,中的完整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搬戲布教草褐常格嗔咽赤膊上陣重提觸摸綽楔楚腰蛴領村圃錯音大個子叨登疊逿笃麼發瘕發酵酒風德梗澀晷緯裹見翰登阖辟何其相似乃爾合匝晦密假妪劫路禁的驚叫酒漿疾言厲氣擠匝舉世空濛空凄拉巴流浪漢六玺茅廠麻起賠産請屬輕偎低傍任勞任怨賞赉上尉省見施寫舒頭探腦四位特進提婚頭陀行抟結偉舉聞命烏焉成馬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