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德的意思、風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德的解釋

1.指德化。《後漢書·第五倫傳》:“ 倫 雖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及為三公,值帝長者,屢有善政,乃上疏褒稱盛美,因以勸成風德。”

2.風範德行。《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 僧紹 聞沙門釋 僧遠 風德,往候 定林寺 。”《北齊書·鄭述祖傳》:“ 鄭尚書 風德如此,又貴重宿舊,君不得譬之。”

謂宣揚德化。《國語·晉語八》:“風德以廣之。” 韋昭 注:“風宣其德,廣之於四方也。”《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四面風德。” 李善 注:“《論語比考讖》曰:‘ 賜 風德。’ 宋均 曰:‘ 賜 能言語,故可使風諭以德也。’”《晉書·樂志上》:“蚩蚩庶類,風德永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德"是古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典章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學角度 該詞由"風"(風)與"德"(德行)構成會意結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風"在此作動詞用,取《論語·顔淵》"君子之德風"的引申義,指德行教化如風般傳播浸潤,體現儒家"風行草偃"的教化理念。

二、谥法制度中的特殊用法 在漢代谥法體系中,"風德"曾作為改谥案例出現。《後漢書·胡廣傳》記載:"改谥文恭侯為風德侯",此處"風德"取《周禮》谥法"道德博聞曰文,執事堅固曰恭"的轉義,特指官員兼具文德修養與實務能力。

三、文學批評術語 《文心雕龍·風骨》篇提出:"《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此語境中"風德"指文學作品承載道德教化的功能,強調文以載道的創作準則,該釋義被收入《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其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天人感應"哲學觀向現實政治倫理的轉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風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指德化(道德教化)

2.指風範德行

3.指宣揚德化

例句與用法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南齊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雉變橘便籤擯逐層冰斥放椎埋怠惡丢包東首斷屠月督役法家拂士房宇賦比興歸志過雷降祥簡訟嘄噭膠囊劑幾端機近勁歌荊州樂進牋糾責居句居下讪上匮少撩蜂吃螫龍髓盧蒲露七露八慢忘冥浮酩子裡虐士鮎魚緣竹竿痞積品行蒲桃酒前刀兒陗陿戚藩情甘仁義君子瑞爐少司命疏茹洮靧通臂投筆從戎挽袖逶蛇僞廷文王課相生相成小租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