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足搓手的意思、顿足搓手的详细解释
顿足搓手的解释
着急惋惜的样子。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復顿足搓手,日日叹息曰:‘无人才!无人才!’天下之人,岂任受之?”
词语分解
- 顿足的解释 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 * ,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清 蒲松龄 《聊斋
- 搓手的解释 .两手相摩。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 中山君 长搓手迎,道旁张乐声瑽琤。”《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制臺﹞以为当不成功,今年这个年如何过得过去?不时搓手的盘算。”.旧时私塾中体罚
专业解析
"顿足搓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n zú cuō shǒu,用来形容人遇到棘手或令人焦虑的事情时,表现出极度焦急、慌乱、手足无措的样子。
详细解释如下:
-
字面动作描绘:
- 顿足: 指用力地跺脚。这个动作通常表达强烈的情绪,如懊恼、愤怒、焦急或悔恨。
- 搓手: 指两只手掌反复摩擦。这个动作常出现在人感到寒冷、紧张、焦虑、期待或束手无策时。
- 将这两个动作结合起来,“顿足搓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人因为极度焦虑、着急或想不出办法而烦躁不安、坐立难行的身体状态。
-
引申义与核心含义:
- 这个成语的核心含义就是形容人万分焦急、焦躁不安、手足无措 的情状。它强调的是在困境或突发事件面前,内心极度着急却又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或出路时的外在表现。
- 它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状态,如焦虑、慌乱、无奈、烦躁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意外情况(如亲人急病、重要物品丢失、紧要关头出问题等)时的反应。
- 例如:
- 眼看火车就要开了,他还没赶到车站,急得顿足搓手。
- 听到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老板在办公室里顿足搓手,不知如何是好。
- 孩子发高烧,深更半夜打不到车,父母在路边顿足搓手。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规范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对“顿足搓手”的解释简洁明了,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它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荐使用的词典,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 《汉语成语大词典》: 这类大型成语词典通常会提供更详细的释义、出处(虽然“顿足搓手”并非源自特定古籍,而是对常见动作情态的提炼)和丰富的例句,有助于深入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来源:各类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版本)。
“顿足搓手”通过描绘“跺脚”和“搓手”这两个典型的焦虑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人在遇到急难之事时那种万分焦急、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的内心状态和外在表现。它是一个生动描绘人物情态的常用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顿足搓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焦急、惋惜或懊恼而表现出的动作和神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动作:由“顿足”(跺脚)和“搓手”(双手反复摩擦)两个动作组成,生动刻画了人在着急时的肢体语言。
- 情感表达:多用于描述因事情不顺、无法解决或错失机会而产生的焦虑、懊悔或无奈情绪。
二、出处与用法
- 成语出处:最早见于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 语法功能:常作谓语或状语,如“他在山上急得顿足搓手”。
- 感情色彩:含贬义,暗示缺乏冷静应对的能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均形容焦急状态)。
- 反义词:镇定自若、泰然处之(表现从容不迫的态度)。
四、扩展说明
- 易混淆词:与“搓手顿足”词序不同但含义相近,后者更强调“搓手”动作的持续性。
- 现代应用:可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焦急场景,如考试失利、工作失误等情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成语接龙,中的完整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悲愍本钿裱褫逼除弊谋避嚣拨脚不遗余力出处殊途大小方脉滴墨渡江笃雅恩福方舟風木含悲焚躯刚健个处革讳公里狗肺狼心过愆还国横入户阖浆洗交分嘉声接闻漃漻巾服金帐开眉课征掠剩使鍊丹临川羡鱼飘泊迁夺强虏千妥万妥千万寿气密青屎穷崖絶谷劬瘽上中衰麻暑来寒往说开素甲通聘亡故温谕橡皮圈相亲相爱衔吕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