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放。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一折:“這金環也隻在我家權頓寄,我應當吃不出首的官司罪。”
“頓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ùn jì,其核心含義為暫時寄放,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将物品暫時存放在某處,強調短期的保管行為。例如元朝李緻遠在《還牢末》中寫道:“這金環也隻在我家權頓寄,我應當吃不出首的官司罪”(、),即金環暫時寄存于家中。
與現代詞彙的差異
有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直接送達”,這可能混淆了“頓寄”與現代“快遞”的概念。實際上,“頓寄”并無強調運輸速度或直接性,而是側重“臨時寄存”的語境(、)。
曆史用法
該詞多見于元明時期的戲曲或小說,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被“寄存”“暫存”等詞替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元曲相關文獻(如《還牢末》)。
《頓寄》是一個詞語,表示暫時停留、寄存貨物等意思。
《頓寄》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頁”和“士”,共有11個筆畫。
《頓寄》來源于古代文章文獻,用來形容人在旅途中暫時停留或寄存物品。
繁體中文中,“頓寄”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頓寄”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由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1. 昨天我在旅途中頓寄了一晚,感覺非常安心。
2. 外出旅行時,可以選擇将貴重物品頓寄在旅館。
寄信、拜訪、暫停、逗留、居住
暫住、居留、停留
出發、離開、遷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