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周禮·地官·黨正》:“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 晉 潘尼 《皇太子社》詩:“孟月涉初旬,吉日唯上酉。” 唐 元稹 《表夏》詩之四:“孟月夏猶淺,奇雲未成峰。”
“孟月”是古代曆法中表示季節月份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孟月指每個季節的第一個月,即陰曆的正月(春)、四月(夏)、七月(秋)、十月(冬)。例如:
季節劃分依據
這裡的季節以陰曆月份為準,一年分四季,每季三個月,依次用“孟、仲、季”表示第一、二、三月。例如“孟春、仲春、季春”對應陰曆一、二、三月。
曆史文獻記載
《周禮·地官·黨正》提到“四時之孟月吉日”,表明此用法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用于政令頒布或節氣活動。
相關術語擴展
孟月是古代曆法中對季節首月的特定稱謂,主要用于農曆(陰曆)體系,兼具天文與人文意義。
《孟月》是指農曆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也是春天的開始。在古代中國,人們用《孟月》來稱呼正月。
《孟月》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月”,它們是該字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日”和“月”的筆畫數,可以分别為4畫和4畫,總共8畫。
《孟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法體系。古代中國人根據月亮的變化來制定農曆,每個月的第一天為“朔日”,正月的朔日稱為“孟,所以正月又稱為《孟月》。
在繁體字中,《孟月》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孟月》的寫法為“㾗”。這種寫法多出現在古代文獻和碑刻記錄中,現在已經不再使用。
1. 迎接着新的一年,《孟月》帶來了新的希望和開始。
2. 在《孟月》的第一天,人們通常會拜祭祖宗,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
1. 孟春:指春天的開始,也是農曆正月時節。
2. 孟年:指新的一年、開始的一年。
3. 孟婆: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孟婆仙女,掌管着冥界的生死簿。
正月、農正、臘月,這些詞語在不同地區、不同習俗中與《孟月》表示相同的意思。
臘月,指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也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