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粹的意思、納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粹的解釋

[Nazi]前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成員。該黨于1919年成立,頭子為希特勒,1934年在德國建立起極端反動、極端沙文主義、極端帝國主義的法6*西6*斯統治

詳細解釋

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Partei)的縮寫Nazi的音譯。第一次************後興起的 德國 國家社會黨,是以 希特勒 為首的最反動的法6*西6*斯主義政黨。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納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納粹(Nàcuì)是一個漢語音譯詞,特指20世紀上半葉德國的極右翼政治集團及其意識形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1. 政黨名稱與政治運動

    狹義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為NSDAP),該黨于1933年至1945年在德國實行獨裁統治。其意識形态結合了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特别是反猶主義)、反共産主義、極權主義與擴張主義。該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通過煽動民族情緒、建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和集中營系統,實施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侵略戰争 。

  2. 意識形态特征

    “納粹主義”(Nazism)的核心信條包括:

    • 種族優越論:宣揚“雅利安人”(尤指北歐日耳曼人)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或消滅“劣等種族”(尤指猶太人、斯拉夫人等)。
    • 生存空間論(Lebensraum):主張通過武力擴張獲取領土。
    • 極權統治:要求個人絕對服從于由“領袖”(Führer)掌控的國家機器,取締一切反對黨和公民自由 。
  3. 曆史影響與現代引申義

    納粹政權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并策劃實施了針對600萬猶太人的系統性種族滅絕(大屠殺/Holocaust),造成人類曆史空前的浩劫。因此,“納粹”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成為極端種族主義、反人類暴行和獨裁恐怖統治的代名詞,具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常被用于譴責類似的極端思想和暴行。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納粹”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而成:

一、詞源與定義

  1. 拼音與來源
    漢語拼音為“nà cuì”(),是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的縮寫音譯,全稱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NSDAP)。其名稱中的“民族社會主義”常被誤譯為“國家社會主義”,但實際更強調民族主義内核。

  2. 成立與演變
    該黨前身為1919年成立的德國工人黨,1920年更名,1921年由希特勒接任黨魁。


二、曆史背景

  1. 興起原因
    一戰後德國因《凡爾賽條約》背負巨額賠款,經濟崩潰、民族屈辱感強烈。納粹黨利用民衆對強國的渴望,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解決失業”等口號,逐漸獲得支持。

  2. 統治時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施一黨專政,推行擴軍備戰政策,最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三、核心意識形态

  1. 種族主義與反猶主義
    宣揚雅利安人種優越論,将猶太人視為“劣等民族”,實施系統性迫害和大屠殺。

  2. 領袖原則與極權統治
    強調“領袖至上”,國家權力集中于希特勒一人,并通過蓋世太保等機構實施恐怖統治。

  3. 擴張主義與軍國主義
    主張通過戰争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最終導緻全球性災難。


四、主要影響與暴行

  1. 大屠殺與集中營
    納粹在二戰期間屠戮約600萬猶太人,并建立奧斯維辛等集中營,以毒氣室、人體實驗等方式殘害平民。

  2. 戰争罪行
    二戰造成約6000萬人死亡,納粹德國對波蘭、蘇聯等國實施種族清洗和強制勞動,犯下反人類罪。


五、曆史警示

納粹的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政策被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其暴行成為人類曆史的黑暗教訓。戰後德國通過法律禁止納粹思想傳播,并持續反思曆史。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爪矲雉碑石彬比勢抗碧砮撥嘴撩牙不堤防場務誠力楚夢雲雨慈母服翿旌盜跨調閱鬥媚争妍獨角戲法海無邊非折感同身受高戍館東官灋古钗腳河陽懷谖回雁峯奸弊郊外甲族階乘積極性均逸客到客到科試闊情連排領家鸾林目眙木魚符衲頭蒲蔽撲噜潛底千磨百折千箱氣餒殺雞炊黍折拗頌靈松心耥稻踏拍子同步五虎無量鬥下輩相差小牢子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