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zi]前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成員。該黨于1919年成立,頭子為希特勒,1934年在德國建立起極端反動、極端沙文主義、極端帝國主義的法6*西6*斯統治
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Partei)的縮寫Nazi的音譯。第一次************後興起的 德國 國家社會黨,是以 希特勒 為首的最反動的法6*西6*斯主義政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納粹漢語 快速查詢。
以下是關于“納粹”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而成:
拼音與來源
漢語拼音為“nà cuì”(),是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的縮寫音譯,全稱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NSDAP)。其名稱中的“民族社會主義”常被誤譯為“國家社會主義”,但實際更強調民族主義内核。
成立與演變
該黨前身為1919年成立的德國工人黨,1920年更名,1921年由希特勒接任黨魁。
興起原因
一戰後德國因《凡爾賽條約》背負巨額賠款,經濟崩潰、民族屈辱感強烈。納粹黨利用民衆對強國的渴望,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解決失業”等口號,逐漸獲得支持。
統治時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施一黨專政,推行擴軍備戰政策,最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種族主義與反猶主義
宣揚雅利安人種優越論,将猶太人視為“劣等民族”,實施系統性迫害和大屠殺。
領袖原則與極權統治
強調“領袖至上”,國家權力集中于希特勒一人,并通過蓋世太保等機構實施恐怖統治。
擴張主義與軍國主義
主張通過戰争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最終導緻全球性災難。
大屠殺與集中營
納粹在二戰期間屠戮約600萬猶太人,并建立奧斯維辛等集中營,以毒氣室、人體實驗等方式殘害平民。
戰争罪行
二戰造成約6000萬人死亡,納粹德國對波蘭、蘇聯等國實施種族清洗和強制勞動,犯下反人類罪。
納粹的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政策被國際社會廣泛譴責,其暴行成為人類曆史的黑暗教訓。戰後德國通過法律禁止納粹思想傳播,并持續反思曆史。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資料。
納粹是指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簡稱,源自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納粹黨)的縮寫。該詞在中文中用來指代納粹黨及其相關事物。
納粹的“納”字由“纟”(纟為“糾”的變體,“糾”為線頭去角的樣子,表示糾纏或聯繫)和“㐄”(讀音為“莪”)組成,其中“㐄”為象形字,表示納物、接受。
納粹的“粹”字由“米”(表示糧食)和“鬼”(表示惡劣或邪惡)組成,表示典型或純粹。
納粹一詞最早來源于德文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的縮寫Nazi。納粹黨是1920年由阿道夫·希特勒等人創建的一個極右翼政黨,後來成為德國的統治黨。
納粹的繁體字為「納粹」。
古時候,納粹一詞并不存在,因此沒有古漢字寫法。
1. 二戰期間,納粹在歐洲掀起了毀滅性的戰争。
2. 納粹的************和行為被世界公認為極端、邪惡和違背人道。
1. 納粹黨
2. 納粹主義
3. 納粹德國
4. 納粹集中營
納粹黨和納粹主義是納粹的近義詞。
反納粹是納粹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