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黍穟 ”。黍的穗子。 唐 賈島 《酬姚合》詩:“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後早秋時。” 金 元好問 《雁門道中書所見》詩:“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元 顧瑛 《餞謝子蘭分韻》:“隻今僦屋在美裡,黍穗雨黑波搖空。”
“黍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性和曆史感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黍穗”由“黍”和“穗”組合而成:
在古書中,“黍穗”有時也借代黍的全株,如《漢語大詞典》提到其可指“黍這種植物的成熟後聚生在莖幹頂端的花或果實”。這種用法常見于詩詞或典籍中,具有借物抒情的文學功能。
“黍穗”既是一個具體描述農作物部位的詞彙,也承載着古代農耕文化與文學意象的雙重意義。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黍穗(shǔ suì)指的是黍(shǔ)谷物的穗子。它是一種傳統的糧食作物,主要用于制作黍飯、黍粥等食品。
黍穗由黍和穗兩個部分組成。黍的部首為禾,黍的筆畫為12畫;穗的部首為禾,穗的筆畫為8畫。
黍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豳風·黍離》:“黍離于籙,其穗三秀。”這是中國古代文人通過詩歌來描寫黍穗的美好和豐收。
黍穗的繁體字為稷穗。稷(jì)是黍的另一種稱呼,穗保持不變。
在古代,黍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字體稍有不同。例如,黍字的上方有一個“子”字,表示這是一種子實植物的穗子。
1. 地裡的黍穗已經金黃了,快收割吧。
2. 黍穗煮成的黍飯香氣撲鼻,口感細膩。
黍穗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黍稭:黍植物收割後剩下的莖稈。
2. 稷黍:指黍與稷兩種作物。
3. 黍飯:用黍米煮成的飯菜。
黍穗的近義詞有:黍實、黍稈、黍實子。
黍穗的反義詞是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