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布衣的意思、杜陵布衣的詳細解釋
杜陵布衣的解釋
唐 杜甫 的自稱。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 有布衣,老大意轉拙。”參見“ 杜陵野老 ”。
詞語分解
- 杜陵的解釋 .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于東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
- 布衣的解釋 ∶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隻能穿麻布衣服 ∶平民百姓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詳細解釋.布制的衣服。《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
網絡擴展解釋
“杜陵布衣”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自稱,其含義與他的身份和境遇密切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
詞語構成
- 杜陵:指長安城南的杜陵地區,杜甫曾在此居住,故以地名自稱。
- 布衣:古時平民的代稱,強調未入仕或身份卑微,杜甫以此自喻寒微處境。
-
出處與背景
該自稱源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此詩創作于安史之亂前夕,杜甫借“布衣”表達對時局的憂思及個人抱負未展的感慨。
-
文學意義
“杜陵布衣”不僅是杜甫的自指,更成為其詩歌中憂國憂民形象的代稱。後人常以此稱呼他,如蘇轼在詩中寫道:“杜陵布衣老且愚,信口自比契與稷。”,突顯其以平民身份心系家國的特質。
-
關聯稱呼
杜甫另有别稱“杜陵野老”(見于《哀江頭》),與“杜陵布衣”含義相近,均體現其隱逸與現實的矛盾身份。
總結來看,這一自稱融合了地理歸屬、身份象征及情感表達,成為杜甫詩歌中重要的自我标識。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作背景,中标注的古典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陵布衣(dù líng bù yī)是一個成語,意為杜陵的窮人。它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木、纟、衤和衣,總共包含12個筆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陵為杜牧的祖籍地,而布衣則表示窮苦的衣着。
杜陵布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杜陵布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杜陵可以寫作「杜陵」,布衣可以寫作「布衣」。
例句:
1. 他雖然身份低微,卻沒有因為是杜陵布衣而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
2. 那個年輕人來自杜陵,是典型的杜陵布衣。
一些與杜陵布衣相關的組詞包括杜陵、窮人、貧窮等。近義詞可以是窮苦、貧困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富有、富裕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