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病勢沉重。《管子·内業》:“憂鬱生疾,疾困乃死。”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五:“散騎侍郎 王祐 疾困,與母辭訣。”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疾困及暴卒者,往往旋求緻仕。”
(2).疾苦,困苦。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 同治 初,臺諫多言釐捐之弊,朝廷亦憫小民之疾困,欲併局歸州縣。”
“疾困”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主要含義,其釋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
病勢沉重
指病情嚴重或生命垂危的狀态。
疾苦與困苦
泛指生活或身體上的痛苦、艱難處境。
疾困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疾”是形聲字,由“疒”部和“疾”部組成,表示疾病、快速的意思;而“困”是指被困、陷入困境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疾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見于《禮記·表記》中:“期于修俗之修、于危困之積。”在繁體中,疾困的字形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疾困的古代字形為“疐困”,其中的“疐”是“疾”的古體,表示疾病,而“困”的古體為“囟”,表示頭頂的骨骼。
1. 他久病不愈,一直處于疾困之中。
2. 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他依然保持樂觀,沒有被疾困擊敗。
疾情、疾苦、困境、困頓、喪心病狂。
痛苦、艱難、困苦、困擾。
安逸、順利、舒適、寬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