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牂的意思、跛牂的詳細解釋
跛牂的解釋
跛足的母羊。《韓非子·五蠹》:“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 宋 陳師道 《春酬應物》詩:“衆手挽跛牂,拟度驊騮前。” 清 唐孫華 《聞毀明逆閹魏忠賢墓》詩:“跛牂任踐踏,野燎當祛禳。”
詞語分解
- 跛的解釋 跛 ǒ 腿或腳有病,走路時身體不平衡,瘸:跛腳。跛子。跛行。跛鼈千裡(喻本身條件再差,隻要不懈努力,終能獲得成功)。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牂的解釋 牂 ā 母羊。 古水名,在今中國貴州省。 筆畫數:; 部首: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跛牂”是一個漢語生僻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ǒ zāng
- 含義:指“跛足的母羊”。“跛”意為腿腳有殘疾,“牂”是母羊的古稱,兩字組合後形容行走不便的母羊。
二、引證與用法
-
古文出處
- 《韓非子·五蠹》中提到:“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此處用“跛牂”比喻在平坦環境中,即使有缺陷的生物也容易生存。
- 宋代陳師道《春酬應物》詩:“衆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形容衆人扶持弱者前行。
-
文學意象
該詞常被用于古詩文,借“跛牂”暗喻弱勢或需要幫助的對象,例如清代唐孫華詩句“跛牂任踐踏”。
三、現代使用
“跛牂”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相關成語或詩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韓非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跛牂(bǒ z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個人行走時有障礙或不正常的一個腳。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走”和“牛”,其筆畫數為10。跛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與發展。在繁體字中,跛牂的寫法是「跛牂」。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例如,跛牂可以寫成「跛牣」或者「跛牣」。以下是一個使用跛牂一詞的例句:“他腳踩了一塊石頭,變得跛牂起來。”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跛牂與其他詞語搭配,例如跛牂腿、跛牂行走等。與跛牂意思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瘸腿,而反義詞則可能是正常行走。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