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首奮臂的意思、舉首奮臂的詳細解釋
舉首奮臂的解釋
猶昂首振臂。謂振作奮發。 宋 蘇轼 《論積欠六事狀》:“民為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詞語分解
- 舉首的解釋 .擡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轼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
- 奮臂的解釋 振臂而起。常指舉大事。 漢 賈誼 《過秦論》:“是以 陳涉 不用 湯 武 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 大澤 ,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奮臂雲興,騰迹虎噬。”
網絡擴展解釋
“舉首奮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ǔ shǒu fèn bì,屬于書面用語,主要用于形容精神振奮、積極奮發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昂起頭,用力舉起手臂。
- 引申義:比喻人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奮力拼搏的姿态。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宋代蘇轼的《論積欠六事狀》,原文為:
“民為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于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于一飽之外哉?”
(意為百姓被賦稅壓迫,連生存都艱難,更無餘力奮發追求更好的生活)。
詳細解釋
- 動作與精神的結合
成語通過“舉首”“奮臂”兩個動作,生動描繪了昂首挺胸、振臂發力的形象,強調人在逆境中不屈服、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态。
- 情感色彩
屬中性成語,可用于褒義(贊揚奮發精神)或中性描述(客觀陳述狀态)。
使用場景
- 書面表達:常見于文章、演講中,如:
“面對挑戰,他舉首奮臂,帶領團隊突破困境。”。
- 曆史或文學描寫:用于刻畫人物堅韌不拔的形象。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昂首闊步、奮發圖強。
- 反義詞:垂頭喪氣、萎靡不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蘇轼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首奮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舉首奮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挺起身子,高舉頭顱,振臂奮勇地向前進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首奮臂》這個詞共有7個漢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舉:部首為一,總筆畫數為8。
- 首:部首為首,總筆畫數為9。
- 奮:部首為大,總筆畫數為16。
- 臂:部首為臂,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舉首奮臂》這個詞出自《紅樓夢》一書中王熙鳳的對白:“小姑娘應該學學舉首奮臂,高亢聲喉。”這句話意味着要壯膽,撥開迷霧,迎接挑戰。
繁體
《舉首奮臂》(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舉首奮臂》這個詞的古時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他面對困境,舉首奮臂,努力克服困難。
組詞
奮勇、臂膀、舉高、領首
近義詞
挺起胸膛、昂首挺胸、昂首闊步
反義詞
低頭彎腰、垂首失意、喪失鬥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