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陸的意思、陵陸的詳細解釋
陵陸的解釋
山陵與平地。《管子·地圖》:“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道裡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故聖人作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駕馬,以達陵陸。”
詞語分解
- 陵的解釋 陵 í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遷變(簡作“陵谷”)。 高大的墳墓:陵園。陵墓。陵寝。 古同“淩”,侵犯,欺侮。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陸的解釋 陸 (陸) ù 高出水面的土地:陸地。大陸。 隨從的樣子:陸陸續續。 跳躍:“……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陸離〕a.色彩繁雜,如“斑駁陸陸”;b.長( 姓。俷 ),如“帶長铗之陸陸兮,冠切雲之崔
網絡擴展解釋
“陵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山陵與平地,用于描述地理環境中的不同地形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陵:指較大的土山或丘陵,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大阜”(高大的土山)。
- 陸:指高出水面的平坦土地,即“陸地”或“平原”。
- 組合含義:“陵陸”合稱,泛指山地與平原兩種地形,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自然地貌的描述。
2.文獻例證
- 《管子·地圖》提到:“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強調需全面掌握包括山陵、平地在内的地理信息。
- 《鹽鐵論·本議》中記載:“服牛駕馬,以達陵陸”,說明古人通過交通工具克服山地與平地的地形差異。
3.擴展說明
- 詞義演變:古代“陵陸”多用于軍事、地理規劃等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保留了“陵”(如“陵墓”)和“陸”(如“陸地”)的獨立含義。
- 近義詞:山川、丘壑(均指不同地形組合)。
“陵陸”是典型的複合地形詞,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地貌的細緻觀察。如需進一步了解“陵”“陸”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陵陸
陵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陵”和“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分規則,陵的部首是阝,筆畫數為9;陸的部首是阝,筆畫數為7。
來源
陵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陵指山丘墳墓,它的本義是指覆蓋在墳墓上的土堆;陸指大片的陸地。因此,陵陸引申為山丘和陸地,并表示廣闊的地形景觀。
繁體
繁體字“陵陸”是使用繁體字的地區(如香港、台灣)中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陵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陸的寫法有所變化,古代的陸字沒有現在的“川”旁,而是用了“串”旁,如“陵険”。
例句
1. 這座城市四周被連綿的陵陸所環繞。
2. 落日映照在陵陸之上,給人一種壯麗的景色。
組詞
陵墓、山陵、陵園、陸地、洲際陸地、流域陸地等。
近義詞
山地、丘陵、山脈、高地、地面。
反義詞
水域、海洋、江河、湖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