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的意思、對文的詳細解釋
對文的解釋
(1).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經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
(2).訓诂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雲:‘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以對文言,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民”:“‘水性歸下,農民歸利。’案:此本作‘水性歸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文的解釋 文 é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刺畫花紋: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曆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
網絡擴展解釋
“對文”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術語,主要涉及文學修辭和訓诂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對文”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語法結構中,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詞組或句子。其核心特征在于“對”,即形式上的對稱性和意義上的關聯性。
二、主要分類與特點
-
文學修辭中的對文
- 形式:表現為詩句、文句的對偶,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作用:增強語言節奏感和美學效果,符合傳統對稱審美,常見于成語(如“文過飾非”“深惡痛絕”)和骈文。
-
訓诂學中的對文
- 定義:指上下文中意義相反、相關或互補的詞句相對成文,例如《禹貢》中通過對比考訂詞義。
- 應用價值:
- 辨析詞義:通過已知詞推斷未知詞含義,如“曠夫怨女”中“曠”與“怨”對應。
- 考訂文字:輔助校勘古籍中的訛誤。
三、結構類型
- 單句内對文:一句内的對稱結構,如“摧枯拉朽”(四字并列)。
- 多句對文:跨句的對應,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四、學術意義
在訓诂學中,對文是重要的考據工具,幫助學者通過上下文關系還原語言本義。例如唐代孔穎達在《尚書正義序》中利用對文分析古人言辭達意的特點。
對文既是文學創作的修辭手法,也是古籍研究的方法論,體現了漢語形式與意義的雙重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文(duì wé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對文這個詞是常見的漢字詞語,可以有多種意思。最常見的意思是指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評論或研究。它也可以表示對文化的尊重、重視和關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對文的拆分部首為文字的“文”,共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對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書法家張芝的《論文》一書,其中提到了“對文之人無疾厭之”這句話。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對文這個詞。
對文在繁體中的寫法跟簡體相同,都是“對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文的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都是“對文”。
例句:
1.他對文學作品的品味很高。
2.他是一位對文藝作品有獨到見解的評論家。
3.孩子們應該從小培養對文化的興趣。
組詞:
對文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對文學、對文化、對文人等。
近義詞:
對文的近義詞有賞文、鑒賞、文學鑒賞等。
反義詞:
對文的反義詞可以是不對文、忽視文學、漠視文化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