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轼的意思、泥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轼的解釋

語出《漢書·循吏傳·黃霸》:“ 霸 為 潁川 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别駕主簿車,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後用指通判。 宋 周必大 《次王伯奮通判韻》:“幸經泥軾新題品,全勝雲軿昔誕誇。”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泥轼》:“凡編類之書,皆以泥軾為通判事,士夫用之,亦不知其非。今攷《前漢·黃霸傳》:‘别為車,緹油屏泥于軾前,以彰有德。’其文意蓋謂用緹油于車軾之前,以屏蔽泥污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泥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源于漢代典故,後引申為官職的代稱。以下是綜合解釋:

詞源與基本含義

  1. 詞源
    出自《漢書·循吏傳·黃霸》的記載:黃霸任颍川太守時,因政績卓著,被賜予車蓋等儀仗,其中“缇油屏泥于轼前”(即在車轼前用赤黃色油布遮擋泥土),以彰顯其德行。

  2. 字面意義
    “轼”指古代車前的橫木,“泥轼”即通過遮擋車轼前的泥土,象征官員的清廉與德行。

引申義與用法

  1. 官職代稱
    宋代以後,“泥轼”被用來代指“通判”(地方副職官員)。例如:

    • 宋代周必大詩句:“幸經泥軾新題品,全勝雲軿昔誕誇。”
    • 劉昌詩《蘆浦筆記》提到士大夫以“泥軾”指代通判。
  2.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詩文或典故中,體現古代對官員品德的贊揚,但需注意部分文獻可能存在誤用。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泥轼》的意思

《泥轼》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泥巴覆蓋在車輪輪輻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泥轼》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泥”部表示土壤,另外一個“轼”部表示車輪。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泥轼》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由屈原創作。在其中的《離騷》篇中,有一句“遭時命變古之殃,泥轼焦裂幾行香”。這句話描述的是車輪上堆滿了泥巴而導緻車輻開裂的情景。

繁體

《泥轼》的繁體字為「泥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泥轼》在古代的寫法中,它們的形狀可能與現在有些許差異。然而,它們的基本意義和用法依然相同。

例句

1. 他的車子因為長時間行駛在泥濘的道路上,最終變成了一輛披着泥轼的“泥車”。

2. 那輛拖拉機的車輪上覆蓋着厚厚的泥轼,顯然它剛從農田裡回來。

組詞

1. 泥土:指由砂土、黏土等混合物構成的土壤。

2. 車輻:指車輪中連接車毂和車輪圈的金屬條。

3. 道路:指供交通使用的線性交通設施,由車輛和行人共享。

近義詞

1. 泥濘:指路面濕泥構成的泥濘不堪。

2. 裝滿泥的車輪:形容車輛經過泥濘道路後車輪上沾滿了泥巴。

反義詞

1. 幹淨的車輪:指未被泥巴或其他污物覆蓋的車輪。

2. 幹燥的道路:指路面幹燥、沒有泥濘的道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