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的意思、对文的详细解释
对文的解释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词语分解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网络扩展解释
“对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术语,主要涉及文学修辞和训诂学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对文”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其核心特征在于“对”,即形式上的对称性和意义上的关联性。
二、主要分类与特点
-
文学修辞中的对文
- 形式:表现为诗句、文句的对偶,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作用:增强语言节奏感和美学效果,符合传统对称审美,常见于成语(如“文过饰非”“深恶痛绝”)和骈文。
-
训诂学中的对文
- 定义:指上下文中意义相反、相关或互补的词句相对成文,例如《禹贡》中通过对比考订词义。
- 应用价值:
- 辨析词义:通过已知词推断未知词含义,如“旷夫怨女”中“旷”与“怨”对应。
- 考订文字:辅助校勘古籍中的讹误。
三、结构类型
- 单句内对文:一句内的对称结构,如“摧枯拉朽”(四字并列)。
- 多句对文:跨句的对应,如“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四、学术意义
在训诂学中,对文是重要的考据工具,帮助学者通过上下文关系还原语言本义。例如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序》中利用对文分析古人言辞达意的特点。
对文既是文学创作的修辞手法,也是古籍研究的方法论,体现了汉语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对文(duì wé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对文这个词是常见的汉字词语,可以有多种意思。最常见的意思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评论或研究。它也可以表示对文化的尊重、重视和关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对文的拆分部首为文字的“文”,共有4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对文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书法家张芝的《论文》一书,其中提到了“对文之人无疾厌之”这句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对文这个词。
对文在繁体中的写法跟简体相同,都是“對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文的写法和现代基本一致,都是“对文”。
例句:
1.他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很高。
2.他是一位对文艺作品有独到见解的评论家。
3.孩子们应该从小培养对文化的兴趣。
组词:
对文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如对文学、对文化、对文人等。
近义词:
对文的近义词有赏文、鉴赏、文学鉴赏等。
反义词:
对文的反义词可以是不对文、忽视文学、漠视文化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