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木的意思、山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木的解釋

(1).山中的樹木。《左傳·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瞿溪山僧》詩:“鑽燧斷山木,掩岸墐萬戶。” 唐 白居易 《自題小草亭》詩:“土階全壘塊,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選·江淹<恨賦>》:“若乃 趙王 既虜,遷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趙王 遷流 房陵 ,思故鄉,作《山木》之嘔,聞者莫不隕涕。” 清 錢謙益 《<梅村先生詩集>序》:“夫所謂不學而能者,《三侯》、《垓下》、《滄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稱心而衝口者是也。”參閱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淮南内篇二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山中的樹木
    這是最直接的字面含義,指生長在山林中的各類樹木。例如《左傳·昭公三年》提到“山木如市,弗加於山”,說明樹木從山中運至市場,價格未因運輸增加。後世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用法,如唐代白居易《自題小草亭》詩“土階全壘塊,山木半留皮”。

  2. 古歌名
    據《文選·江淹〈恨賦〉》李善注引《淮南子》記載,戰國時趙王遷被流放房陵(今湖北房縣),因思念故土而作《山木》之歌,聞者哀傷落淚。清代錢謙益等文人也曾引用此典故。

二、擴展含義

用法示例

“山木”的核心意義集中于自然物象與曆史典故,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古歌《山木》的細節,可參考《淮南子》或《文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山木》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生長在山中的樹木。它描述了山區特有的植被景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木》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木」。其中,「山」的筆畫數為3,「木」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山木》屬于漢族文化中的詞語,源自漢字。在繁體字中,「山木」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山木》這個詞并沒有經曆較大的改變,所以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這片土地上長滿了茂密的山木,給人一種綠意盎然的感覺。

2. 登上山頂,隻見山木茂密,連綿不絕。

組詞

1. 叢山簇木:形容山巒重疊,樹木叢生的景象。

2. 高山大樹:指生長在高山上的巨大樹木。

近義詞

1. 山林:指山中的樹木、林木。

2. 叢林:指茂密的樹木、林木。

反義詞

1. 平原:與山區相對,指地勢平坦的區域。

2. 沙漠:與山區相對,指植被稀少的幹旱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