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袪的意思、斷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袪的解釋

猶斬袪。《文選·張衡<思玄賦>》:“ 文 斷袪而忌 伯 兮,閹謁賊而寧後。” 李善 注引《國語》:“初, 獻公 ( 晉獻公 )使寺人 勃鞮 伐 文公 於 蒲城 , 文公 踰垣, 勃鞮 斬其袪…… 勃鞮 字 伯楚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袪”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解釋:

  1. 基本含義
    “斷袪”字面指斬斷衣袖,源自《國語》記載的晉文公重耳流亡事件。晉獻公派寺人勃鞮追殺重耳,重耳翻牆逃脫時,衣袖被勃鞮斬斷。此事件成為“斷袪”的典故來源,後引申為舊怨或決裂的象征。

  2. 文獻引用
    張衡《思玄賦》中“文斷袪而忌伯兮”一句,即化用此典故,李善注引《國語》詳細說明了事件背景。

  3. 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斷袪”解釋為“剃光頭發表示悔恨”,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斷袪”與“斷發”的混淆。


“斷袪”本義為衣袖被斬斷,特指晉文公與勃鞮的舊怨,後用于比喻深刻的矛盾或決裂。使用時應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斷發”等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袪(duàn qū)是一個比較冷門的詞彙,它的意思是從根部剝離或割去。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斷"和"袪"兩個部分,其中"斷"是指切斷或分開的意思,而"袪"則表示摘除或除掉。根據筆畫的數目來看,"斷"有四畫,"袪"有八畫。 《斷袪》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它實際上是由兩個不同的字合并而成的。其中,"斷"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而"袪"是一個古代漢字,現已經很少被使用了。該詞的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相同,都是"斷袪"。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斷"為例,古時候它的寫法是"斷",在部首中間有一橫表示切割或分開的意思。而"袪"的古代寫法為"袪",與現代寫法相同。 下面是一些關于"斷袪"的例句: 1. 他們用斧子斷袪了樹枝。 2. 醫生用手術刀斷袪了病人的腫瘤。 3. 農民工渴望擺脫貧困,他們決心斷袪過去的生活。 除了"斷袪",還可以用一些近義詞或反義詞來描述相似或相反的意思。近義詞有"切割"、"割除"等,它們都表示類似的行為。反義詞則有"連接"、"附着"等,表示相反的概念。 通過以上介紹,希望對您對"斷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