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獨把持。《管子·輕重丁》:“動之以言,潰之以辭,可以為國基。且君币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
"獨操"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由"獨"與"操"二字共同構建。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及《說文解字注》考釋,該詞可作以下釋義:
一、本義解析 "獨"指單獨、唯一,《說文》釋為"犬相得而鬬也",後引申為獨自、專有之意;"操"本義為持握,《說文》載"操,把持也"。二字結合構成動賓結構,最早見于《史記·郦生陸賈列傳》"獨操權柄",指單獨掌控重要事務或權力。
二、語義演變 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收錄兩種發展義項:①特指獨自保持某種品格或節操,如《後漢書》"獨操清節";②引申為獨自掌握專業技能,如宋代《太平廣記》"獨操醫術"。現代漢語中多保留書面語色彩,常見于成語"獨操勝算"等表達。
三、語法特征 作為動詞使用時,其後多接抽象名詞作賓語,如"獨操機杼""獨操國柄"。清代《佩文韻府》記載其可與"專""擅"等副詞構成"專獨操持""擅獨操守"等複合表達。
(本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等權威辭書編纂成果)
“獨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獨操(拼音:dú cāo)意為“單獨把持”,指對某種權力、資源或行為的獨占掌控。該詞常帶有對集中控制行為的描述,例如政治權力或經濟資源的壟斷。
《管子·輕重丁》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原文為:“君币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
此句指國家若通過貨币或糧食政策過度幹預,商人或農民可能壟斷國家經濟命脈。
曆史語境
在古代文獻中,“獨操”多用于描述權力集中現象,如克倫威爾“獨操政柄”即指其個人掌控國家政權(參考例句)。
“獨操”強調對事物或權力的單一控制,既有曆史批判色彩(如權力壟斷),也可用于中性描述(如技術操作)。其核心語境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
報錄人萹薄鞭麟笞鳳變文秉拂比照不可名狀草蹙超鞚耽禅大樽德藝電影攝影機地瘠民貧二何惡嫌放青苗封妻廕子豐髯分擾感應電動勢古澹骨粉航圖烘柹後辟黃素桓孟湖北漁鼓互歧虎子噍罵教猱升木境土極膳拘忌磕頭蟲類成六色役錢龍須菜鸾偶麻花麻冕綿宇謀維能言善辯陪鼎搒械千重襪輕刑榮退膻葷什襲而藏儵儵私仇宿昔交脫藁微奸倭夷無礙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