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藁的意思、脫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藁的解釋

見“ 脫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脫藁(tuō gǎo)是漢語詞彙中的書面用語,指文稿完成并定稿,不再進行修改的狀态。其核心含義與“脫稿”一緻,“藁”為“稿”的異體字,常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文章、著作等經過多次修改後最終完成,脫離草稿形态。例如:“此書曆時三年,近日終得脫藁。”

  2. 詞源考據:

    “藁”通“稿”,本義為禾稈,後引申為文字草拟的底本。《說文解字》中“稿”釋為“禾稈也”,而“脫藁”一詞的用法可追溯至明清文獻,多用于文人書劄或學術著述。

應用場景

近義詞對比

“脫藁”與“脫稿”同義,但前者更具古雅色彩,現代漢語中“脫稿”使用更普遍。例如《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标注“脫稿”為規範詞形,而“脫藁”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體的仿古表達。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脫藁”是“脫稿”的異體寫法,指著作或文稿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文章、書籍等創作完成後不再修改的狀态,即“定稿”。該詞由“脫”(脫離、完成)和“藁”(同“稿”,草稿)組成,強調從草稿階段到最終成文的過程。

  2. 曆史用例
    宋代張端義在《貴耳集》自序中寫道“喜斯集之脫藁”,《宋史》也提到朱熹的《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說明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學術或文學創作領域。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脫稿”更為常見,而“脫藁”因字形複雜逐漸被替代,僅保留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例如,部分學者引用古語時可能使用“脫藁”以體現文雅。

  4. 注意事項
    需注意“藁”與“稿”的異體關系,避免誤寫為其他同音字(如“槁”)。讀音為tuō gǎo,與“脫稿”一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拔足畢命秉道長斜塵肺車靷春枯楚尾吳頭打道黛緑當東耽情儋崖動辄反面教員富贍鼓子花行菴豪費黑蜧合著歡昵剪僇簡諧振動吉光裘進銳退速舊習喀布爾曠谧辣茄拉山頭俐齒伶牙靈匮留精理障亂災爐鞴麥蜘蛛忙裡偷閑茅柴内包瓶沉簪折怯疾切議青連親與上房蛇蠱衰謝順訪説不過說今道古私誓搜刔鎖黛天一閣通廊狎比霞峯鮮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