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腶脩的意思、腶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腶脩的解釋

搗碎加以姜桂的幹肉。《儀禮·有司》:“﹝主婦﹞入于房,取糗與腶脩,執以出。” 鄭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 陸德明 釋文:“加薑桂以脯而鍛之曰腶脩。”《禮記·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 唐 韓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維年月日, 潮州 刺史 韓愈 ,謹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靈。” 宋 梅堯臣 《臘脯》詩:“畋獵得封獸,割鮮為腶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腶脩(duàn xiū)是古代漢語中特指一種經過加工制作的幹肉食品,其詞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加姜桂等調料捶搗制成的肉幹」,這一解釋與《周禮·天官·膳夫》中「凡祭祀,共其腶脩」的記載相符,說明其最初用于祭祀場合。

從制作工藝角度,腶脩需經過「捶而施姜桂」的特殊工序。據《禮記·郊特牲》所述,需将新鮮肉品反複捶打至松軟,再以生姜、肉桂等香料腌制後風幹,這種工藝既能延長保存期限,又賦予其獨特風味,成為先秦貴族禮儀中重要的饋贈之物。

在文化内涵層面,腶脩承載着雙重象征意義:既作為「束脩」之禮的核心組成部分,代表古代學子拜師的見面禮,如《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又作為婚禮「六禮」中的納征聘禮,見于《儀禮·士昏禮》對婚俗儀程的規範。

典籍用例方面,《左傳·哀公十一年》「進腶脩者承之以笾」具體描述了盛裝此物的禮器形制,而《詩經·大雅·凫鹥》「爾酒既清,爾肴既馨」的「肴」字,鄭玄箋注特指腶脩類祭品,印證其在禮儀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腶脩”是古代一種特制的幹肉食品,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如下:

  1. 基本定義
    腶脩指捶搗後加入姜、桂等香料制成的幹肉,主要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其中“腶”與“脩”組合,“脩”本義為幹肉(如《說文解字》釋“脩,脯也”),而“腶”強調加工方式。

  2. 制法與特點
    制作時需将肉捶打至松軟,并添加生姜、肉桂等調料腌制風幹,使肉質緊實且風味獨特。這種工藝在《集韻》中明确記載:“腶脩,捶脯施薑桂也。”

  3. 文獻記載與用途

    • 禮儀用途:見于《儀禮·有司徹》,主婦在祭祀時“取糗與腶脩”作為祭品。
    • 社交饋贈:古代“束脩”指十條幹肉,常作為拜師禮,而腶脩是其中更精細的品類。
    • 唐代韓愈的《潮州祭神文》亦提到以腶脩為祭品,可見其禮儀延續性。
  4. 讀音與異體字
    讀音為duàn xiū(現代漢語拼音),古文中“腶”也寫作“段”,如《禮記》鄭玄注提及“段脩”即同“腶脩”。

腶脩是古代通過特殊工藝制成的調味幹肉,兼具實用與禮儀功能,反映了先秦至漢唐時期飲食文化與禮制的結合。

别人正在浏覽...

卑讓才疏學淺倉囷怊惆岔事撤備處常楚懸黎祠醮大豫舞電旌颿樯分付諷谏拂晨鋼珠甘甜根核隔轍雨寡命固姑規弼還名含榮黃彩灰殒鑒衡急騎酒中八仙開詞良窳凜厲峍屼綠林好漢盲翁扪籥毛楂楂蜜餌妮子佩巾平步青霄七調且不上輕果辁才卻敵冠缺月日餘上尋杉贅食加疏儁恕實天期調喉舌烏鞘嶺無營無主後相比享事仙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