腶脩的意思、腶脩的详细解释
腶脩的解释
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 郑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 陆德明 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 潮州 刺史 韩愈 ,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 宋 梅尧臣 《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
词语分解
- 腶的解释 腶 à 〔腶脩( ?)〕经过捶捣加上姜桂制成的干肉,如“(主妇)取糗与腶腶,执以出。”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脩的解释 脩 ū 同“修”。 干肉:“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干枯。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腶脩”是古代一种特制的干肉食品,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如下:
-
基本定义
腶脩指捶捣后加入姜、桂等香料制成的干肉,主要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其中“腶”与“脩”组合,“脩”本义为干肉(如《说文解字》释“脩,脯也”),而“腶”强调加工方式。
-
制法与特点
制作时需将肉捶打至松软,并添加生姜、肉桂等调料腌制风干,使肉质紧实且风味独特。这种工艺在《集韵》中明确记载:“腶脩,捶脯施薑桂也。”
-
文献记载与用途
- 礼仪用途:见于《仪礼·有司彻》,主妇在祭祀时“取糗与腶脩”作为祭品。
- 社交馈赠:古代“束脩”指十条干肉,常作为拜师礼,而腶脩是其中更精细的品类。
- 唐代韩愈的《潮州祭神文》亦提到以腶脩为祭品,可见其礼仪延续性。
-
读音与异体字
读音为duàn xiū(现代汉语拼音),古文中“腶”也写作“段”,如《礼记》郑玄注提及“段脩”即同“腶脩”。
腶脩是古代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调味干肉,兼具实用与礼仪功能,反映了先秦至汉唐时期饮食文化与礼制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腶脩》这个词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修养美德之意。接下来,我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腶》的拆分部首是草字头并包容了3个笔画。
- 《脩》的拆分部首是肉字旁并包含了10个笔画。
来源:
《腶脩》是一种抽象词汇,其中的《腶》部分指的是心灵的修养,品德美好,而《脩》部分表示修饰、完善。腶脩一起构成了修养美德的含义,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视的核心概念。
繁体:
《腶脩》的繁体字形为「踆瀣」(注:此为Unicode字符表示,可能无法在部分设备上正确显示),其拼音为「quān xi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然而,《腶脩》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类似,其中《腶》部分由三个横画组成,《脩》部分由十个横画、两个竖画、两个撇画、两个点画以及一横折笔画组成。
例句:
1. 他一直注重修养,是个有腶脩的人。
2. 要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培养腶脩的重要一环。
组词:
《腶脩》这个词本身是一个组合词,因此不常见其他以《腶脩》为词根的组词。
近义词:
与《腶脩》相似的词语有「修身养性」、「修德养性」等,它们都表达了人们追求修养美德的意愿。
反义词:
与《腶脩》相对的词语是「放纵」、「无德」等,它们表示缺乏修养和美德的状态。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我随时都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班禀帮会崩症辩鬭单赤大仪點瑟贰卿放言汾浍概不由己该综羹粥桄关过君行动坐卧红木宦室颊车涧芳讲鼓卙卙静笃京毂荩献焌黑剧镇宽豁垒壁阵流丐酩酊大醉民怨骈邻铺写乾符寝废轻蝉情同骨肉秦氏秦文七月流火茸线若出一辙身胚沈重豕韦氏受俘松茂竹苞索客他处天听铁刹同论同心敌忾豚肠草脱尾兔死凫举刓渎湘弦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