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 貴族婦女所戴冠名。用鐵絲結成,形如竹夫人,長三尺許,用紅青錦繡或珠玉飾之。俗稱箍箍帽。 元 聶碧窗 《詠北婦》詩:“ 江 南有眼何曾見,争捲珠簾看固姑。”按,固姑,也作姑姑、顧姑、罟罟、古庫勒。參見“ 姑姑 ”、“ 顧姑 ”。參閱 宋 趙洪 《蒙鞑備錄》。
“固姑”是蒙古貴族婦女佩戴的一種傳統冠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形制與材質
固姑冠以鐵絲為骨架,形似“竹夫人”(一種竹制納涼用具),高度約三尺(約1米),表面用紅青錦繡或珠玉裝飾,整體華麗繁複,凸顯佩戴者的尊貴身份。
别稱與異寫
該冠飾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姑姑”“顧姑”“罟罟”“古庫勒”等,均為音譯或書寫差異,如元代聶碧窗《詠北婦》詩雲:“江南有眼何曾見,争捲珠簾看固姑”。
文化象征
固姑冠的高聳造型和奢華裝飾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體現了蒙古族對雍容華貴之美的追求。其獨特設計可能融合了草原文化與中原工藝特點。
其他可能的含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固姑”在古代文學中作為男子對女性的尊稱,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主流解釋仍以冠飾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蒙鞑備錄》等古籍記載。
固姑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堅定、固守的姑娘。下面我将分别解析固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固姑由“固”和“姑”兩個字組成。
“固”字的部首是“囗”,總共有四畫。
“姑”字的部首是“女”,總共有五畫。
“固姑”是由粵語中的“固硬”的音譯而來,意為堅定、固守的姑娘。
在繁體字中,“固姑”以「固姑」表示。
在古時候,固姑也可以寫作“固娥”,意思相同。在這個寫法中,“娥”字的部首為“女”,有八畫。
1. 她是個固姑,不輕易屈服于困境。
2. 她胸懷坦蕩,是個真正的固姑之人。
固姑常用的組詞包括:堅固、固執、剛固、固化。
與固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堅強、頑強、不屈。
與固姑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軟弱、懦弱、屈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