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固姑的意思、固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固姑的解釋

蒙古 貴族婦女所戴冠名。用鐵絲結成,形如竹夫人,長三尺許,用紅青錦繡或珠玉飾之。俗稱箍箍帽。 元 聶碧窗 《詠北婦》詩:“ 江 南有眼何曾見,争捲珠簾看固姑。”按,固姑,也作姑姑、顧姑、罟罟、古庫勒。參見“ 姑姑 ”、“ 顧姑 ”。參閱 宋 趙洪 《蒙鞑備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固姑”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釋義及文化背景可依據曆史文獻及辭書考據如下:

一、基本釋義

“固姑”在元代文獻中多指貴族婦女佩戴的一種冠飾,亦稱“顧姑冠”“罟罟冠”。《元史·輿服志》記載其為“婦人冠制,以鐵絲為骨,飾以珠翠,高尺許”,形制高聳且多綴珠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來源:《元史》卷七十八)。

二、曆史演變

此冠飾起源于蒙古族傳統服飾,後隨元朝建立傳入中原,成為身份象征。葉子奇《草木子》載:“元朝後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帶姑姑……以大紅羅幔之”,說明其材質與佩戴者的社會等級密切相關(來源:《草木子·雜制篇》)。

三、文化關聯

“固姑”的命名可能與蒙古語“ᠪᠣᠭᠣᠲᠠᠢ”(boghtagh)音譯有關,體現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現代學者羅賢佑在《元代民族史》中指出,此類冠飾的形制演變反映了草原文化與中原禮制的互動(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元代民族史》)。

四、用法示例

古文獻中常見“戴固姑”“固姑高冠”等表述,如元代詩人楊允孚《灤京雜詠》有詩雲:“香車七寶固姑袍,旋摘修翎付女曹”,生動描繪了元代貴族婦女的裝束風貌(來源:中華書局《全元詩》第六冊)。

網絡擴展解釋

“固姑”是蒙古貴族婦女佩戴的一種傳統冠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形制與材質
    固姑冠以鐵絲為骨架,形似“竹夫人”(一種竹制納涼用具),高度約三尺(約1米),表面用紅青錦繡或珠玉裝飾,整體華麗繁複,凸顯佩戴者的尊貴身份。

  2. 别稱與異寫
    該冠飾在不同文獻中也被稱為“姑姑”“顧姑”“罟罟”“古庫勒”等,均為音譯或書寫差異,如元代聶碧窗《詠北婦》詩雲:“江南有眼何曾見,争捲珠簾看固姑”。

  3. 文化象征
    固姑冠的高聳造型和奢華裝飾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體現了蒙古族對雍容華貴之美的追求。其獨特設計可能融合了草原文化與中原工藝特點。

  4. 其他可能的含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固姑”在古代文學中作為男子對女性的尊稱,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主流解釋仍以冠飾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蒙鞑備錄》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包袱抱璞薄室别來畢竟不爽毫發才高氣清徹綴慈憐大鳴大放丹萸彈正殿帥電訊地道戰放勳朏壯奮節羹藜含糗谷人和雜紅藤回文詩家雞野雉見羹見牆劫燒淨室經資濟私廄刍九轉金丹擠臧絶席克荷老套子珑蔥率亮帽盔兒門弟牧副岥岮清宮親末七真堂曲柄鑽宂亂撒打森茂世兄刷箒私券踏墊天衢迢遠蹄尾銅雀台退席委屈委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