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衡的意思、鑒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衡的解釋

亦作“鑒衡”。鑒别,評定。 明 李東陽 《拟楊文懿公谥議》:“又見諸考校,為鑑衡模範,昭不可掩。” 清 汪懋琨 《<白雨齋詞話>序》:“予竊喜鑒衡不爽,而生之素所蓄積可知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鑒衡"是漢語中由"鑒"與"衡"組成的複合詞,本義指鏡子和秤杆這兩種古代量器,引申為審察、評定的标準與方法。該詞最早見于《宋史·卷三四〇·呂公著傳》:"鑒衡之設,本以取士",此處指科舉選拔人才的衡量标準。

從單字解析看,"鑒"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大盆也,一曰鑒諸,可以取明水于月",原指盛水映照容貌的青銅器,後衍生出審察、借鑒之意;"衡"本義為綁在牛角上的橫木(《周禮·考工記》),後演變為測量輕重的秤杆,引申為衡量标準。

在古代文獻中,"鑒衡"多用于人才選拔領域,如宋代李綱《議國是》雲:"鑒衡不精,則能否混淆",強調考評機制的重要性。明代《文心雕龍·史傳》則稱其"鑒周日月,衡定乾坤",将之升華為把握事物本質的哲學方法。

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審察評定的标準和方式",常見于學術評審、質量檢測等專業領域。例如在文物鑒定中,要求專家"持鑒衡之準,辨真僞于秋毫",突顯其作為專業評判準則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來源:1.國學導航《宋史》電子版;2.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說文解字》數據庫;3.龍騰國學《文心雕龍》注釋本;4.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官方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鑒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鑒别、評定,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使用場景

  1. 學術領域:如評價論文、研究成果(例:“鑒衡學術水平”)。
  2. 藝術評論:用于分析文學、藝術作品的質量(例:“鑒衡詩詞的意境”)。
  3. 人事考核:指對人才能力或品行的評定(例:“鑒衡人才的标準”)。

三、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例如: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辭海》或線上詞典(如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芨漿半導體三極管薄持北門之寄兵匠寎月不到的不了了之餐車摌削嘲咻城濠檔口丹冥丹魄邸弟厄抑浮災鈇砧杠蕩幹祫诰敕房關弓盤馬冠族軌法姑默衮刀黑參後邊會須勦民讦首蛞蝼瀾翻掠賣華工流斡癃廢面壁九年磨戛納降弄險潘掾扁舟破頭爛額挈壺戚誼群屬紳緌神勇特底土皷違避無存濟五湖心無蹤險捍小腦霄上哓哓不休戲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