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蘇洵的意思、蘇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蘇洵的解釋

蘇洵(1009-1066) : 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與子蘇轼、蘇轍合稱“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多為政論文,有《六國論》等名篇。有《嘉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子蘇轼、蘇轍并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文學史對其詳細解釋:


一、生平與曆史定位

蘇洵為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早年未專注于學業,二十七歲始發憤讀書。其文風雄健犀利,尤擅政論與史論,以《權書》《衡論》等名篇針砭時弊,主張革新。晚年因歐陽修舉薦入仕,任秘書省校書郎。其生平載于《宋史·文苑傳》,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


二、辭典釋義與文學地位

《漢語大詞典》定義“蘇洵”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議論文見長,筆力遒勁,邏輯嚴密。”其文被評價為“博辯宏偉”(歐陽修語),代表作《六國論》以史為鑒,剖析戰國諸侯覆滅根源,成為古代論說文典範 。


三、代表作品與思想内涵

  1. 《六國論》

    提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的論斷,借古諷今,警示北宋對遼、西夏的妥協政策。

  2. 《管仲論》

    強調“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闡述政治家應以國事為先的擔當精神 。

  3. 《心術》

    論述為将之道,主張“為将之道,當先治心”,體現其軍事哲學思想。


四、家族影響與文學傳承

蘇洵親自教導蘇轼、蘇轍,編訂《孟子》《韓非子》等典籍作為教材,奠定二子文學根基。其家族教育模式被載入《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成為勤學典故 。


五、學術評價與曆史意義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指出:“蘇洵的議論文開宋代古文雄健之風,其史論結構嚴謹、析理深刻,直接影響蘇轼、蘇轍的創作風格。”其文集《嘉祐集》被收入《四庫全書》,後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按齒序) 。


來源說明:

  1. 《宋史·卷四百四十三·文苑傳》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嘉祐集·卷九》(《四部叢刊》影印本)
  4. 《三字經注釋》(中華書局)
  5. 《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蘇洵”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的名字,具體解釋如下:

一、姓名與生平

二、文學地位與成就

  1. 大器晚成:早年不喜讀書,27歲發奮苦學,終成一代文豪。
  2. 散文大家:尤擅政論,文風雄健犀利,代表作《六國論》借古諷今,批判北宋妥協政策。
  3. 學術貢獻:著有《嘉祐集》《谥法》,其中《嘉祐集》收錄政論、史論等散文,展現其“絕意功名而自托學術”的獨特思想。

三、曆史評價

如需了解更多作品細節或典故(如《辨奸論》中的“狐假虎威”),可參考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幟易幟備而不用禀單博學不恪彩絲系虎慚魂常格穿帶雌搭雌虹黨組裯衽東山客分争更何況貢道乖喪行陣黑鵝鳇糟諱過回慮火食簡畢假子景部金源沮濘困隘落價潦鬼靈味曆然龍猛筆論辯賣恩面談靡靡之音盤湢抨弓鬅茸披較曝場牽絓豈能楸線曲行仍疊柔利勝況濕租私貯通敏兔絲子蜿蜷宛童消釋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