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識的意思、鄙識的詳細解釋
鄙識的解釋
謙稱自己的見識。 清 恽敬 《文昌宮碑陰錄》:“竊以私見鄙識,窺測萬一如此。”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鄙識”是一個漢語謙辭,主要用于自謙地表達個人見解或學識。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定義:謙稱自己的見識或學識,常見于書面表達或正式場合。
- 詞源:出自清代恽敬《文昌宮碑陰錄》:“竊以私見鄙識,窺測萬一如此”,體現古代文人的自謙傳統。
2.字義分解
- 鄙:原指邊遠地區,引申為“粗淺”“卑微”,在此作謙辭,類似“鄙人”“鄙見”。
- 識:指知識、見解,如“見識”“學識”。
3.使用場景
- 語境:多用于正式文書、學術讨論或需體現謙遜态度的場合,如“以鄙識淺見,略陳一二”。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仿古表達或特定文化領域。
4.注意事項
- 對象限制:僅用于自稱,不可用于評價他人觀點,否則易顯失禮。
- 同類型謙辭:類似表達包括“拙見”“管見”“刍議”等。
5.擴展對比
- 反義概念:與“高見”“卓識”等褒義詞相對,凸顯自謙态度。
- 語法結構:偏正式短語,“鄙”修飾“識”,強調見解的局限性。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文昌宮碑陰錄》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識
鄙識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或觀點表示不以為然、不認同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鄙(bǐ)的部首是鬼字旁,總共10畫;
識(shí)的部首是言字旁,總共9畫。
來源
《鄙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人陸遊的作品中。陸遊是中國宋代的著名文學家,他将自己的一些不滿、意見寫成了一首詩,其中包括了“鄙識”這個詞。這個詞在陸遊的作品中意為“低估、嗤笑、不屑”。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表示對某種觀點的不認同。
繁體
《鄙識》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鄙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鄙識」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并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我對他的觀點表示了鄙識。
組詞
痛鄙、鄙陋、鄙視、鄙棄
近義詞
輕視、不屑、蔑視
反義詞
贊同、認同、敬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