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毋的意思、得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毋的解釋

見“ 得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毋”是古代漢語中的固定表達,主要用于文言文語境,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得毋”等同于“得無”,讀作dé wú,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示推測或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莫非”“恐怕是”“是不是”等語氣。

二、用法特點

  1. 表推測
    通常與“耶”“乎”等疑問詞搭配,構成推測性疑問句。
    例:

    • 若輩得毋苦貧乎?——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你們恐怕是苦于貧窮吧?)
    • 得毋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莫非是教我捉蟋蟀的地方嗎?)
  2. 表反問
    隱含否定或委婉的質疑。
    例:

    • 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身為奴仆,能不被打罵已足夠,怎敢奢望封侯?)

三、注意事項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毋(dé wú)是一個古代漢字詞,通常用來表示“不要”、“不要做某事”的意思。下面是關于得毋的一些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得:左右結構,上部分是“彳”(行走的人),下部分是“止”(腳),總共有7畫。 - 毋:上下結構,上部分是“毋”(一種常見的部首),下部分是“母”(表示母親),總共有4畫。 來源和繁體: 得毋最早出現在《尚書•檮杌篇》中,意為“不要”。現代漢字簡化後,得毋被簡化為了“得勿”,但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了“得毋”的形式,即“得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得毋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金文中,得寫作“彳也”(指行走的人)加上一個叉(表示“不”),毋寫作“勿”(表示“不要”)。 例句: 1. 得毋大聲喧嘩,不要打擾别人。 2. 得毋亂扔垃圾,我們要保持環境整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得毋在構詞上常常與其他詞語組合來使用,例如得毋忘(不要忘記)、得毋緻(不要導緻)、得毋失察(不要疏忽)、得毋離棄(不要抛棄)等。 近義詞:不要、勿要 反義詞:可要、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