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誓的意思、典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誓的解釋

《尚書》中《堯典》、《湯誓》等篇的并稱。泛指其中典谟訓诰誓命一類的文章。 唐 柳宗元 《貞符》:“故 仲尼 叙《書》:於 堯 曰‘克明俊德’,於 舜 曰‘濬哲文明’;於 禹 曰:‘文命祗承于帝’;於 湯 曰‘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於 武王 曰‘有道曾孫’。稽揆典誓,貞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誓”為古漢語複合詞,由“典”“誓”二字構成獨立語義。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典”在《說文解字》中訓為“五帝之書”,特指《尚書》中記載帝王訓诂的文獻,如《堯典》《舜典》;“誓”則指古代軍事行動前的告誡文告,《周禮·秋官》載“誓,用于軍旅”,如《尚書》所載《甘誓》《湯誓》皆為戰前動員的正式文書。

二字連用首見于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典谟訓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指代《尚書》中兩類核心文體——典章制度類(典)與誓約宣告類(誓)。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典述常法,誓明約束,二者皆王言也”,強調其作為古代官方文獻的雙重屬性。

在具體文獻應用中,《尚書·多士》篇“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印證了“典”作為法典的地位,而《牧誓》中“稱爾戈,比爾幹”則展現了“誓”的軍事動員功能。現代學者屈萬裡在《尚書今注今譯》中指出:“典誓并稱,實為上古政治文書之兩大範式”。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學研究領域,特指先秦時期的政令類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

“典誓”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分為兩種解釋:

一、作為成語:鄭重宣誓

由“典”(莊重)和“誓”(發誓)組合而成,表示鄭重地宣誓或立下決心,強調誓言的分量感和嚴肅性。
例句:古代君臣常通過“典誓”儀式确立盟約,體現承諾的不可違背性。

二、作為文獻術語:指代《尚書》篇章

特指《尚書》中的《堯典》《湯誓》等篇目,泛指典谟、訓诰、誓命類文體,用于記載古代帝王的政治綱領或軍事宣言。
出處:唐代柳宗元《貞符》中提到,孔子編訂《尚書》時選取了這類文章,如對堯、舜、禹等聖王的記載。

擴展說明

  1. 結構分析:“典”為上下結構,本義指重要典籍;“誓”同為上下結構,表決心言辭。
  2. 曆史背景:這類文體在周代常用于祭祀、征伐等重大場合,具有法律效力。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判斷語境含義,若為現代用法,通常指第一種成語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蠶迸逼比例稅制鄙器測賴嗔恨颠沒碉堡矴石東巴教發困反面飯器府元鼓韛瑰材寒峭好吹牛幻杳恢複期誨函加倫建本決機懶慢兩虎廬園賣口吃美谥迷癡目胞劈正斧千尺僑郡起椗切痛期集院青幡青味欽頤秋波秋晖碁陣三姜史不絶書贳貸石罅手帕首丘之情樹蘭叔夜天道人事薙度投冠橐饘磑碾違時絶俗巫史逍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