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吏的意思、都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吏的解釋

漢 職官名。督郵的别稱,主祭視責罰之事。《漢書·文帝紀》:“賜物及當禀鬻米者,長吏閲視,丞若尉緻……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説,都吏今督郵是也。閑惠曉事,即為文無害都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吏”是漢代的一種職官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都吏是漢代官職,屬于地方監察系統的職位,實際職能與督郵相同,主要負責地方行政的監督、考核及責罰事務。其名稱中的“都”指代總領、監察,“吏”則強調其官員身份。

二、主要職責

  1. 監察地方:巡查郡縣,考核官員政績,糾舉不法行為。
  2. 主持責罰:對渎職或違法的官吏進行處罰,維護地方吏治。
  3. 祭祀督導:部分記載提到“主祭視責罰”,可能涉及監督地方祭祀活動的合規性(注:此處“祭”或為“察”的筆誤,但原文均作“祭”)。

三、曆史記載

《漢書·文帝紀》記載:“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如淳注:“都吏今督郵是也。” 這說明都吏是督郵的前身,兩者職能相通,且地位較高(二千石官員派遣)。

四、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相關研究,可參考《漢書》注疏及漢代職官制度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吏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指的是古代的官員或官吏。拆分部首可拆分為⻏(頭部)和吏(象形,意為官員)。根據漢字筆畫來計算,都吏的總筆畫數為8個。都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官制,在古代表示擔任官職的官員或官吏。在繁體字中,都吏的寫法為﨩吏。 古時候,都吏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在古代的漢字中,都吏的字形較為簡化,都字的上半部分由⺆(讠)替代了現代的⻏(頭部),吏字則稍有變形,整體呈方塊狀。這種古代漢字寫法常見于金文和篆文。 以下是幾個含有都吏的例句: 1. 孔子時代,都吏是擔任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人。 2. 隋唐時期,都吏負責管理都城的事務。 3. 在古代官制中,都吏的地位與職責各有不同。 一些與都吏相關的組詞和近義詞包括官員、官吏、官僚、職員、行政人員等。反義詞可以是普通人、平民、百姓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