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缯的意思、箋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缯的解釋

指書信。 南朝 陳 徐陵 《與李那書》:“脫惠箋繒,慰其翹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箋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整體釋義

箋缯(jiān zēng) 指書信,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南朝陳徐陵《與李那書》中寫道:“脫惠箋缯,慰其翹想。”


二、單字拆解

  1. 箋(jiān)

    • 本義:注釋或注解(如“箋注”)
    • 引申義:
      • 小幅華貴的紙張,用于題詩或寫信(如“信箋”“便箋”);
      • 書信的代稱(如“箋劄”“華箋”)。
  2. 缯(zēng)

    • 本義:古代絲織品的總稱(如“缯纩”“缯彩”)
    • 引申用途:可能因古代書信常以絲帛為載體,故“缯”在此與“箋”結合,代指書信。

三、用法與語境


四、來源參考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現代已不常用,需結合古籍理解其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箋缯

《箋缯》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箋(jiān)和缯(zēng)。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箋的拆分部首是⺮,總共包含7個筆畫;缯的拆分部首是糸,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箋缯》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據研究,它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的《魏書·朱異傳》中,用來形容紙的細薄和纏繞的樣子。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細帛、綢緞等紡織品的名稱。

繁體

《箋缯》的繁體字分别是「箋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據史書記載,古人在紙上書寫「箋缯」時,字形往往比較簡單,稍有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筆畫的書寫順序和結構上,而且大多沒有統一的标準,因此在不同的文獻或字體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

例句

1. 他用一張白色的箋紙傳遞了重要的信件。
2. 這家店有各種各樣的高質量缯綢。

組詞

箋紙、缯綢、箋筠、繒維等。

近義詞

箋:紙箋、紙張、紙品
缯:絲缯、綢緞、細絲

反義詞

箋:紙團、紙片、廢紙
缯:粗布、麻紡織品、棉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