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簿的意思、版簿的詳細解釋
版簿的解釋
戶籍。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治理政體·版簿》:“《周禮》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已上,皆書于版……今州縣有丁口版簿,即此,蓋始于 周 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 施 、 黔州 多白花蛇,螫人必死。縣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傷則虎殺之也。”
詞語分解
- 版的解釋 版 ǎ 上面有文字或圖形的用木闆或金屬等制成供印刷用的東西:木版書。活字版。底版。修版。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關的事物:排版。再版。版本。出版。版權。 報紙的一面:頭版頭條重大新聞。 打土
- 簿的解釋 簿 ù 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 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 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後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網絡擴展解釋
“版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版簿”主要指戶籍,尤其指古代官府用于登記人口信息的冊籍。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禮》,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相關記載。
詳細解釋
-
詞源與構成
- 版:原指木簡或書寫載體,後引申為戶籍、地圖等官方文書(如“版圖”)。
- 簿:指冊籍、文書,如“簿冊”“簿籍”。
合稱“版簿”,即登記人口信息的官方冊籍。
-
曆史背景
-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提到:“今州縣有丁口版簿,蓋始于周也”,說明其起源可追溯至周代,用于統計人口。
- 宋代孔平仲《孔氏談苑》記載:“縣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傷則虎殺之也”,反映當時戶籍與地方治理的關聯。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行政文書,如登記戶籍、賦稅、丁口變動等。
補充說明
- 與成語的差異:部分資料(如)将“版簿”解釋為“書籍堆積如山”,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 現代應用: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引用。
如需進一步探讨詞義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事物紀原》《周禮》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版簿》常見于中國的印刷和出版行業,是一個專業術語。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關于《版簿》的相關信息。
詞義和來源
《版簿》是指出版社或印刷廠所使用的管理圖書、刊物印刷版塊的記錄簿。它是一種記錄和管理版面、印刷版塊信息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版簿》的拆分部首是「片」,它共包含5個筆畫。
繁體
《版簿》的繁體字為「版簿」,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版簿》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今天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我們需要一本新的《版簿》來記錄最新印刷的刊物版面。
2. 印刷廠的《版簿》是印刷品質控制的重要依據。
組詞
根據《版簿》這個詞,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印版、管理、記錄、出版、刊物、印刷、質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版冊、版面
反義詞:取消、撤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