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惡錢的意思、惡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惡錢的解釋

質料低劣的錢币。《隋書·趙綽傳》:“時上禁行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好者,武候執以聞,上令悉斬之。”《舊唐書·宋璟傳》:“又禁斷惡錢,發使分道檢括銷毀之。”《文獻通考·錢币一》:“其後姦滑稍多,漸磨鑢錢郭,取銅私鑄,又雜以鉛錫,遞相倣傚,錢遂輕薄,乃下惡錢之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惡錢(è qián)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經濟術語,指古代質量低劣、不符合官方标準的金屬貨币,主要特征包括:

一、核心定義

  1. 材質與工藝缺陷

    指鑄造時偷工減料、摻雜雜質(如鉛錫)的銅錢,表現為輕薄、易碎、輪廓模糊或文字不清。此類錢币因成色不足、重量不達标而被官方認定為非法流通貨币。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879頁。

  2. 與"善錢"的對立概念

    在曆代貨币體系中,"惡錢"與官方鑄造的足值标準貨币("善錢")相對立。例如《魏書·食貨志》記載:"雞眼、镮鑿之屬,皆謂之惡錢",指形制畸小的劣币。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542頁。

二、曆史背景與社會影響

  1. 經濟擾亂機制

    惡錢泛濫會導緻"劣币驅逐良币"現象,民衆窖藏足值錢币而争用劣币,引發物價飛漲和市場混亂。唐代文獻《通典·食貨》載:"惡錢行而物價騰踴",直接反映其對經濟的破壞力。來源: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6頁。

  2. 曆代治理措施

    官府常通過回收重鑄、頒布新錢或嚴懲私鑄來遏制惡錢。如南朝梁武帝曾令"斷惡錢,專用五铢";明代《大明律》規定私鑄者處絞刑,體現法律對貨币标準的維護。來源:葉世昌《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4卷。

三、術語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惡錢"可隱喻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財富(如貪污、造假所得),強調其道德污點與社會危害性,常見于反腐或經濟犯罪相關論述。


說明:因古籍文獻無直接可鍊接的權威線上版本,以上來源标注均采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确保學術嚴謹性。如需查證,可參考國家圖書館館藏或專業學術數據庫(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惡錢”是古代對質料低劣的私鑄錢币的統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惡錢指材質粗劣、成色不足的非法鑄造貨币,常見于銅錢中摻雜鉛、錫等廉價金屬以牟利。這種行為會導緻貨币貶值、經濟混亂。

  2. 曆史背景與治理

    • 隋唐時期:隋文帝曾因惡錢流通下令嚴懲私鑄者,《隋書·趙綽傳》記載“禁行惡錢”并斬殺違規者;唐代宋璟則派遣官員銷毀劣币。
    • 鑄造特征:惡錢往往輕薄且工藝粗糙,與官方“好錢”形成對比,長期擾亂市場。
  3. 社會影響
    惡錢泛濫會引發物價波動和民衆對貨币的不信任,因此曆代政府常通過回收銷毀、規範鑄币标準等手段應對。

示例參考:唐代民諺“官迷心竅能作惡,錢遮眼睛會發昏”,側面反映了惡錢對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禁錢政策,可查閱《隋書》《舊唐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哎呀按揭闇沒奧澀白陶半仙戲布幕采珠側手車屐楚楚作态楚墟敵惠敵怨碫磨齋多米諾骨牌鵝兒黃恩威并行琺琅法象鳳泊鸾飄凫短鶴長咖喱榦佐诰劄出身耕器固命江浒簡省驕猜解典鋪诘诎疾棃菁莪精神百倍困擾流霰末眷内眷女兄強盜請故漆漆攝氏水帝子數家私通送花隨珠和璧鎖柄蓑草腿子荼苦妥首完妥下次小的相須為命弦外之音溪甿